时间:2015-08-10 21:02:37 来源: 复制分享
利益的既得方,并不一定是阿里巴巴或者苏宁。类似的合作通常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才能体现出价值,比如早年联想和AOL的结盟也曾被看成是天作之合。
围绕着阿里和苏宁的合作,会有多个利益方在经受不同的利益博弈。这里面,除了当事人,苏宁和阿里,还会有京东,国美,甚至是弘毅投资。
1,京东应该被同情吗?
网上持类似的观点比较多,至少,我看不出来这个观点的逻辑性在哪里。不过,科技圈里极个别娱乐至死的媒体倒是比较欢乐,写出了诸如马云283个亿狙击刘强东奶茶妹妹上头条的新闻。
涉及到如此大规模融资的新闻,至少是几个月前就要接触,评估。所以,不管是京东投资永辉超市,还是阿里投资苏宁,都是蓄谋以久的。之所以发生在接连的2天,只是因为巧合。
京东能够从国美苏宁对家电渠道市场近乎垄断的竞争格局中杀出一条血路,其核心在于,京东走了一条和国美苏宁不一样的路,而且这条路被证明是贴近互联网模式,并赢得投资人尊重。
如今,阿里投资了京东的对手,而这个对手的商业模式和京东有天壤之别,对于京东来说,有什么可惜的?反过来思考,如果今天是京东入股了苏宁,会有多少人出来唱赞歌?
2,弘毅投资,这下拉来一个垫背的
弘毅是一家优秀的投资机构,非常优秀。但投资苏宁这个事,虽然不能称为失败,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没有从中获得一个理想的投资回报率。
坦率的说,入股一家公司,如果不考虑退出,那么,其浮亏都是帐面上的事。理论上是这样,但又不完全是。
当年,贝恩资本利令智昏,参与了国美电器黄光裕陈晓之争,将巨额的真金白银投入到国美电器当中。在国美股票从2块多钱急剧下跌到6毛钱的时候,这个曾经在资本市场呼风唤雨的知名机构,吃了大亏。尽管,退出的时候贝恩也赚了一点小钱,但付出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却是非常惨烈的。
弘毅投资也是如此,在投资苏宁之后,苏宁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并不是很理想。当然,这并不是说苏宁电器不是一家优秀的公司,而是中国的股市被看成是一个消息股,有消息就涨,没好消息就平庸。
过去几年,弘毅并没有在投资苏宁上亏钱,但是时间成本上也花了不少,相应的是机会成本。阿里来了,弘毅心里的石头应该会落地了,毕竟,和中国最顶尖的互联网公司绑在了一起,未来,退出的前景非常美妙。
3,国美电器,会被苏宁拉下很远吗?
国美在运营上,其实表现可圈可点,财报也都不错,但是,资本市场对于国美电器,始终没给正眼。这也不能全怪资本市场,主要是国美电器前几年折腾得太厉害了。
获得阿里注资之后,这场阿里苏宁的合作,被看成是线上线下完美结合的一个案例。还没有盖棺,坊间就传出了定论,多少让人有点奇怪。
阿里的负责人,甚至用了一个无电不商,无商不电的绕口令来形容这次合作。就差说出来无招胜有招了。从最简单的表象来看,阿里会拉升苏宁的资本估值,这个应该是没有问题了。
至于,苏宁在线下经营了几十年的资产,能否和阿里打通,实际上还有待时间来检验。对于国美来说,虽然遭遇暂时的失利,但是未来仍然有待价而沽的可能,毕竟,像国美苏宁这种深耕渠道的公司,永远不乏潜在的入股对象。
当然,我个人觉得,国美电器也没有必要着急。毕竟,国美电器真正说了算的那位大哥,还在里面修炼。我觉得,国美未来基于并购,入股的动作肯定很多,但那是以后的事情。
4,阿里苏宁,会百年好合吗?
从字面上来看,双方的合作大致是这样:阿里巴巴集团将投资约283亿元人民币参与苏宁云商的非公开发行,占发行后总股本的19.99%,成为苏宁云商的第二大股东。与此同时,苏宁云商将以140亿元人民币认购不超过2780万股的阿里巴巴新发行股份。
根据双方的描述:签署战略协议后的阿里巴巴和苏宁云商,将整合双方资源,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移动应用、金融支付等手段打造O2O移动应用产品,创新O2O运营模式:双方将尝试打通线上线下渠道,苏宁云商辐射全国的1600多家线下门店、5000个售后服务网点以及下沉到四五线城市的服务站将与阿里巴巴的线上体系实现对接。
从某个层面上来讲,这绝对是线上线下的一个互补案例。我们不得不感慨:阿里的手伸得真长,苏宁找到了一棵能傍得上的大树。
但未来摆在双方面前的难题,也依然不少。增发如此数额多的股票,张近东对公司的控制力是否会受到影响?毕竟,苏宁采取得并不是合伙人制度;苏宁线下渠道和阿里线上体系打通,谁来主导,多久能完成整合?这都需要很长时间来难证。
写在最后的话:
阿里入股苏宁,对当事双方的影响是深远的,当然这取决于未来双方整合的进度。与之相关的,则是各个利益方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比如弘毅资本,京东商城,抑或国美电器。对于看客来说,这是长袖善舞的阿里,再次给自己讲了一个生态系统的故事。对于苏宁来说,拿了阿里这么多真金白银,并且搭上阿里这棵大树,未来要改变甚至妥协的地方,有可能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