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海德格尔--思想之路
英文名: Martin Heidegger - Im Denken Unterwegs
资源格式: TVRip
版本: 德语版
发行时间: 2005年
简介:
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出身于一个天主教家庭,早年在教会学校读书。17岁时,从一个神父那里借到布伦坦诺的《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存在的多重意义》一书,对存在意义的问题产生兴趣。他在大学先学神学二年,后转入哲学,1913年在弗莱堡大学在李凯尔特的指导下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心理主义的判断学说》,他的讲师资格论文题目是《邓司各脱关于范畴的学说和意义的理论》。在弗莱堡大学任教期间,他参加胡塞尔主持的研究班。1922-1926年,在马堡大学任副教授,讲授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笛卡尔、康德等人的著作,把他们的问题转变为关于存在的问题。1927年,为晋升教授职称,发表未完手稿《存在与时间》。据说,当这本书送到教育部审查时,部长的评语是“不合格”。但就是这样一本被官员判定为不合格的书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1928年,海德格尔接替胡塞尔,任弗莱堡哲学讲座教授。纳粹运动兴起后,他参加了纳粹党,并于1933年4月-1934年2月任弗莱堡大学校长。因为他与纳粹的这段牵连,1945-1951年期间,法国占领军当局禁止他授课。海德格尔对于他与纳粹的关系,似乎也没有多少反省,他在1952年出版的《形而上学导论》一书中还说,国家社会主义“这个运动的内在真理与伟大之处”。海德格尔与纳粹之间的联系,在西方哲学界和新闻界多次成为热门话题。尽管海德格尔参与纳粹运动是他的历史污点,但不能因此说他的哲学就是纳粹思想的反映。后来的反纳粹的存在主义者也能从海德格尔的著作中受到启发和鼓舞。这些事实表明,一个伟大的哲学家的思想往往要比他在某一阶段的政治观点有更远的意义。海德格尔后期讲授赫拉克利特、巴门尼德及莱布尼茨、尼采等人的著作,研究语言、艺术(诗)以及技术等问题。除了上面提到的著作和讲稿之外,他的主要著作还有:《什么是形而上学》(1929年)、《现象学基本问题》(1923年讲稿)、《真理的本质》(1943年)、《林中路》(1953年)、《演讲与论文集》(1954年)、《走向语言之途》(1959年)、《技术与转向》(1962年),还有一些从他的观点研究哲学史的著作,对赫拉克利特、康德、尼采的研究最为精彩。《海德格尔全集》现已出版65卷,尚未编完。
马丁海德格尔(1889年9月26日1976年5月26日),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他影响了很多哲学家,例如:葛达玛(Hans-Georg Gadamer,又译伽达默尔)、汉斯尤纳斯(Hans Jonas)、Emmanuel Levinas、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Xavier Zubiri、Karl Lwith、莫里斯梅洛-庞蒂(Maurice Merleau-Ponty)、让保罗萨特(Jean-Paul Sartre)、雅克德里达(Jacques Derrida)、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Jean-Luc Nancy及Philippe Lacoue-Labarthe都或多或少曾研究他的著作。除了跟现象学的关外,他对存在主义、解构主义、释学、后现代主义、政治理论、心理学及神学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他曾尝试引领哲学家脱离形而上学及知识论的问题而朝向本体论的问题。这就是存在的意义。
生於巴登-符腾堡州梅斯基希的海德格尔出身自一个天主教家庭。他的父亲弗里德里希海德格尔就在梅斯基希小镇的天主教教堂任职司事。马丁海德格尔早年就在教会学校读书。17岁时,从一个神父那里借到布伦坦诺的《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存在的多重意义》一书,对存在意义的问题产生兴趣。他在大学先学神学二年,后转入哲学,并同时修读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1913年在弗莱堡大学在李凯尔特及施奈德的指导下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心理主义的判断学说》,他的讲师资格论文题目是《邓司各脱关於范畴的学说和意义的理论》。1914年,他获得了心理主义博士学位。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在1914年8月,海德格尔应徵参军,但两个月后因为健康欠佳而退伍。1917年,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后一年,海德格尔与艾弗里特佩特蒂结婚,婚后再次入伍,在西线战场服役。他长期不离开德国并埋首案头上的工作。
1918年,从战场回来后,海德格尔正式成为胡塞尔的高级助教,在胡塞尔的指导下一面学习一面任教。讲课的内容大多围绕亚里士多德的。虽然深受胡塞尔的现象学的薰陶,但他授课的重点却不完全是胡塞尔式的。1920年11月,弗莱堡大学教职再度空缺,胡塞尔遂向那托普推荐海德格尔。当时海德格尔正备在胡塞尔主编的《哲学与现象学研究年》第七卷上发表一部关於亚里士多德的大著作。海德格尔把一份40页的手稿打印出两份。一份寄给了那托普,另一份留给自己。那托普读过了原稿后,惊他的哲学思想具有惊人的首创力量,便马上回覆胡塞尔。
1923年,他开始担任马堡大学哲学教授。在这时间期间,他开始在托特瑙堡营造了他自己的别墅(the Hütte),并开始专注写作《存在与时间》的第一稿。同年,他被选为马堡大学中非常出及具有荣誉但同时是新教徒的哲学教授。与他共事的人有神学家布特曼(Rudolf Bultmann)、Ernst Friedlnder、尼科拉哈特曼(Nicolai Hartmann)、新康德主义哲学家那托普(Paul Natorp)。1925年夏天的讲课稿件《时间概念的历史》就是《存在与时间》的雏形。1925年冬天,海德格尔被提名为正式教授讲座。按照当时需求,他必须立刻有著作发表。於是,1926年1月至4月,他隐居於他的别墅,把《时间概念的历史》整理成《存在与时间》的前240页。胡塞尔期间也往托特瑙堡渡假,并与他讨论当中主要概念在世界之中。第二年2月,《存在与时间》分别在《现象学年》第八卷上及以单行本面世。半年后,柏林颁发了正教授职称。
1928年,胡塞尔退休,海德格尔也辞去马堡大学的席位,回到弗莱堡大学继任胡塞尔的哲学讲座。自1931年,海德格尔与德国纳粹党关越来越密切。1933年,他加入了纳粹党并当选为弗莱堡大学的校长。可是他的就职演说(Rektoratsrede)中运用了大量的纳粹的与纳粹宣传合拍的言词,使他臭名远播。特别是讲到德国大学的目的是“教育和训练的国人民命运的领袖和卫士”。他更主张大学的三根支柱分别是“劳动服务、军役服务和知识服务”。虽然他於1934年辞退校长一职,但未曾退党。1945年至1947年,法国职业当局因为他的纳粹党背景而禁止他任教。到了1951年,更撤销他荣誉退休教授所享有的特权。他在1951年、1958年、1967年则定期受邀请任教。1976年,海德格尔於出生地梅斯基尔希与世长辞并以罗马天主教仪式安葬。
哲学
马丁海德格尔是二十世纪其中一位重要的哲学家。他的思想深入了各个领域。他对本体论的讨论使他严如存在主义其中一位创立者。他的构思发了很多哲学工作。例如:让保罗萨特大量用他的想法。他的著作被德国、法国、日本等地用,甚至到了70年代在北美仍然有很多追随者。
他拒绝一些现代潮流的概念如事实与价值的分野。他拒绝把道德纳入他的理论体系。这些种种带来
其他哲学家对他的误解。他的政治立场及个人行为也成为被攻击的对象。
影响
当海德格尔年少时,他以神学作媒介触及到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存在这个传统概念可以追朔到柏拉图的时代。这个早期的接触奠定了《存在与时间》的基础。最初海德格尔被称为现象学家。现象学的手法可以说是在未有预先的知识下理解经验。这是一种绕过抽象理论的假定来获取事物本质的方法。胡塞尔是现象学之父,也是海德格尔的良师益友。虽然在现象学上他跟胡塞尔有点不和并且他对存在的具体问题越来越感兴趣,但现象学在他的突破性思想无疑地了一个特殊地位。他把《存在与时间》归类为现象学本体论。
后来,海德格尔的思想也受到了康德、黑格尔、尼采、索伦奥贝祁克果等人的影响。
存在与时间
发行於1927年的《存在与时间》(Sein und Zeit)是海德格尔最有影响力的著作。这本划世纪的著作是他首个重要学术研究,令他获得弗莱堡大学的教授一职。在这本书他随后在几观点上改变了他的角度。这是欧洲大陆哲学的试金石,是对存在与时间(常常被翻译为此在)的概念作开创性探讨。这都跟本体论及现象学有关的。虽然他与存在主义保持距离,但是《存在与时间》对存在主义哲学家如让保罗萨特等人有深远的影响。
晚期著作
虽然海德格尔声称他所有的著作只关心唯一一个问题-存在的问题,但是自从《存在与时间》发表后数年来他的焦点慢慢地改变。这种改变被称为海德格尔的转动。在后期的著作,他的焦点从做转到居。他较少集中在日常行为及痛苦经验所显露的结构,反而集中在行为如何取决於存在的开放性这样的先决条件。作为人类的重要性就是保持这种开放性。这种早期与晚期在重点上的分别多於根本概念上的割裂,犹如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的早期晚期之间的分别。这已经对海德格尔语料库的断代(早期:-1930,晚期:1931-)起了足够并非常重要的作用。
他与纳粹德国
在被选为弗莱堡大学校长之前,海德格尔已经在1933年5月1日加入纳粹党。1934年4月他辞去校长一职。虽然直至战争结束,他仍然保留纳粹党党员身分。在担任校长的期间,弗莱堡大学禁止海德格尔以前的犹太裔教师胡塞尔进入大学图书馆,引发了纳粹种族清洗法例。在1941年重印时候,海德格尔删除了胡塞尔在《存在与时间》上的贡献,并声称他这样做是受到出版商马斯尼米尔(Max Niemeyer)的压力。1935年出版《形而上学入门》时,他拒绝删除‘这场运动的内在真相及伟大’(意味著国家社会主义)这样的参考。他更特意地加入“地球技术和现代人类的交锋”。很多读者不难把它理解为海德格尔对国家社会主义许下承诺的证据。
著作
Sein und Zeit (1927) 《存在与时间》
Kant und das Problem der Metaphysik (1929) 《康德与形而上学的问题》
Einführung in die Metaphysik (1935, 1953年出版) 《形而上学入门》
Erluterungen zu Hlderlins Dichtung (1936-38) 《荷尔德林诗歌解释》
Beitrge zur Philosophie (Vom Ereignis) (1936-1938, 1989年出版) 《对哲学的贡献》
Holzwege (1950) 《人迹罕至的地方》
Was heisst Denken? (1951-52) 《什么被称为思考?》
Der Satz vom Grund (1955-56) 《理性的原则》
Identitt und Differenz (1955-57) 《身分与分别》
Gelassenheit (1959) 《思考的展示》
Unterwegs zur Sprache (1959) 《通向语言的道路》
Question Concerning Technology 《关於科技的问题》
Wissenschaft und Besinnung 《社会与反省》
berwindung der Metaphysik 《克服形而上学》
Wer ist Nietzsches Zarathustra 《谁是尼采的扎拉图斯特拉》
Bauen Wohnen Denken 《筑居思》
已通过安全检测:
安全检测软件软件:KV2005
版本号:9.00.607
病毒库日期:2006-6-1
常在服务器:DonkeyServer No1
在线时间:7x24
《海德格尔--思想之路》(Martin Heidegger - Im Denken Unterwegs)德语版[TVRip]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