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世界温州人
版本: 2006第1期
发行时间: 2006年
地区: 大陆
简介:
[[通过安全测试]
杀毒软件:Symantec AntiVirus
版本: 9.0.0.338
病毒库版本:2006.6.23
共享条件:网通ADSL宽带 1M带宽,平均上载50K。
共享时间:24小时开机何谓“温州人精神”?着名经济学家钟朋荣曾将“温州人精神”概括为四句话:白手起家、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不等不靠、依靠自己的自主精神;闯荡天下、四海为家的开拓精神;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创造精神。
温州,是个神奇的地方
在中国,没有哪个地方像温州一样,在改革开放的大潮里一次又一次成为舆论的焦点,也没有哪个地方像温州一样,有那么多人分布在中国乃至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温州在较长的时间里受姓“资”姓“社”、姓“公”姓“私”争论的困扰,但温州市的乾部高瞻远瞩,认定发展是硬道理,在外部争论中出名,在内部不争论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让温州人吃了定心丸,使温州加快了发展步伐。温州成了全国的典型,前来温州参观者络绎不绝。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江泽民同志曾这样评价温州人:世界上的人都知道温州人会做生意,沿海靠山赋予他们这种开放的精神,冒险的精神,最主要的是温州人能吃苦。正是这样,温州人在眷恋故乡的同时不迷恋故土,许多温州人走出温州,甚至走出国门,做小生意,做大生意,把小生意做成大生意。
着名社会学家、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三访温州后,在《望》周刊撰文阐述“温州人精神”,认为:“就是不甘落后,敢为天下先,冲破旧框框,闯出新路子,并且不断创新。温州人从家庭作坊、摆摊叫卖、沿街推销、设店开厂到股份合作、企业集团、资产经营、
网络贸易,我也似乎看到了中国的市场经济从初期的萌芽到和国际经济接轨全过程的演示,并且觉得可以从中捉摸中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内在逻辑和规律。”
何谓“温州人精神”?
着名经济学家钟朋荣曾将“温州人精神”
概括为四句话,即:白手起家、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不等不靠、依靠自己的自主精神;闯荡天下、四海为家的开拓精神;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创造精神。
温州人潜意识里从来就很少想过谁来资助救援,在他们最困难、最平淡或最辉煌的日子里,他们首先想到的是“靠自己”。温州人的“靠自己”确实是很有特色的“靠自己”,他们可
以说是“大丈夫能屈能伸”。“屈”时可以补鞋、弹棉花、做木工、当泥瓦匠,但他们内心却没有自卑感,一心想的是苦难就是财富,盼着寻找阶梯爬上去。“伸”时可以做大买卖,指挥千军万马;可以投大项目,一鸣惊人;可以慷慨解囊,一掷千金。更重要的是一些人不敢做的事,温州人却敢做,因为他们的“嗅觉”往往比人家灵。就是凭着这顽强的“靠自己”,他们中的许多人远离故土,寻找自己的落脚点。
据不完全统计,在海外的温州人有40万;在国内创业的则有160万,占了温
州全市常住人口的近1/4。
温州市委书记李强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说,谁都知道今天的温州是中国“小老板”最多的地方之一,在一些人的眼
里,温州几乎成了财富的代名词。然而,温州最出名、留给人们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温州人。因为他们是温州奇迹当之无愧的创造者。不了解温州历史的人根本无法想象当年温州人所承受的贫穷的分量。温州三面环山一面临海,过去交通极为不便。人均耕地只有0.33亩,养家糊口都不容易。由于自然条件不足,又地处海防前哨,长期以来,国家对温州的经济建设投资很少。据有关部门统计,解放后30年,国家对温州工业的全部固定资产投入只有6亿多元,在同期国家对浙江省的投资总额中,温州只占了3.24%。然而,就是在这样的起点上,温州人不等不靠,从十几万供销员跑遍全国,到“小商品大市场”,从个体联户到股份合作到股份集团化、集团股份化,逐步由贫穷走向富裕。温州经济20多年改革发展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全民参与、星火燎原。有些经济学家因此将之形象地称为“蚂蚁雄兵”、“百姓经济”。
李强说,各界对温州人的评价一直有很多种说法。有人说温州人“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有人说温州人是“中国的犹太人”;还有人说温州人“头发是空心的,里面藏着智慧”。没有这样的温州人精神,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温州经济。具体来说,温州人精神主要有这么几点:一是敢闯敢冒敢试,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由此创造了市场经济的先发优势。前些年,不少媒体广泛报道过的温州人胆大包“天”、胆大包“海”、胆大包“地”,从一个侧面凸现了温州人敢为人先的精神。
二是恋乡不恋土,走南闯北筑码头、打天下。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温州人;哪里有温州人,哪里就有市场。温州货、温州街、温州人在全国遍地开花,成为一道特殊的风景。
三是不断进取,永不言败。温州的许多老板、企业家出身于修鞋匠、裁缝、供销员,吃苦耐劳精神和进取心都很强。这使得他们能义无反顾地打拼天下。
四是自主意识强,善于创新。比如,温州可利用的资源非常少,但温州人的创造精神能够“无中生有”。温州的水头镇、郭溪镇,没有什么畜牧业,却成为全国最大的皮革生产基地;龙港镇、宜山镇不产棉花,纺织企业也没有,却成为再生布的生产基地;温州没有汽车生产企业,过去也没有摩托车生产企业,塘下镇却成为全国四大汽摩配生产和销售基地。这被称为温州发展中的“零资源现象”。
温州,尚需一点“贵族”精神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近年来,在全国对温州的一片赞扬声中,温州市委、市政府的乾部和当地的经济学家大多保持着很冷静的头脑。现任温州市委书记李强指出,温州人在光环之下,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比如说温州人“人人想当老板”的自我性很强,有竞争意识,但有时缺乏合作、协作和甘当配角的精神;温州人很精明、很务实,但有时往往偏重于眼前利益,缺乏长远眼光;温州人重人情,亲和力强,但有时规则意识不够。
温州本土经济学家马津龙认为,温州人的冒险、创新等精神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但温州人精神需要被破解,需要赋予新的内涵。因为温州人精神是特定历史阶段一种有效的商业文化精神,不具备超越时代的永恒性。所以我们必须警惕,事过境迁以后,温州人精神可能会显现出其负的一面。因为任何事物一旦成了思维定势,原先很多的惯性选择就会约束后来的选择。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不讲规则是一种策略,是一种勇于创新的尝试。但是当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完善后,这种变通有可能会演变为“漠视规则”;胆子大可能会演变为致命的自负;过于强调追求经济利益可能导致唯利是图;企业家那种市俗化、功利主义的入世精神可能会阻碍他们的视野和人生抱负。温州人在抓住机会和胆子大方面出了名。那么现在的温州企业家在追求利益最大化和个人利益最大化的时候,应该关注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联系。企业家要认识到,企业的存在不仅仅是谋求利益的机器,同时还是社会资源的利用者和权利行使者。温州不缺乏暴发户,但是温州缺乏一点贵族精神。
根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在全国各地闯荡的百万温州人,创办企业3万多家,个体工商户37万户,在天南地北建起了40多万个销售网点,构筑了庞大的市场
网络。温州人累计投资1000亿以上,投资超亿的企业就有近50家,年销售在1600亿元左右,实现年工业产值1000多亿,创造了600多亿元的GDP,相当于在温州之外再造了一个温州。更为重要的是,温州人精神如今已成为一种品牌和经济文化现象,经过温州人的大流动,已渗透到全国各地乃至海外的每一个角落,正成为推动中国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
《人民论坛》 (2004年 第一期)
《世界温州人》2006第1期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