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赫德与中国早期现代化_赫德日记
发行时间: 2005年
地区: 大陆
简介:
目录
致谢
编辑说明
序
第一章 中国历史上的赫德
赫德生遇其时
1864年上海:英国-清朝伙伴关系
第二章 日记:1863年12月6日-1864年5月15日
第三章 1864年北京:建立总税务司的地位
总理衙门下的总税务司署
总税务司治辖下的海关
第四章 1864年6月1日-1864年10月25日
第五章 工作中的赫德:行政管理面面观
为海关发展筹措资金
巡视南方口岸
上海行政管理问题
长江口岸和赫德返回北京
第六章 日记:1864年10月26日-1865年6月18日
第七章 英国-清朝改革措施
中兴改革方案
赫德《局外旁观论》和中国的反应
第八章 日记:1865年7月2日-1866年3月2日
第九章 1866年欧洲之旅
斌椿使团
赫德的婚姻
第十章 日记:1866年3月7日-1866年8月7日
第十一章 视点与假说
作为中介的赫德
中国国内变革
改革建议的由来和发展
赫德的影响1869年《阿礼国协约》
海关与帝国主义
附录一 外人在海关的职位
附录二 赫德致包腊信函
附录三 赫德致赫丝特简布莱登信函
附录四 税收季度报表
注释
参考文献
词汇/索引
译后记
书摘
现在有谁会想到旅行乘马车,照明点蜡烛,铺路用石子呢?
我们时代已知的事,没有留存到下一个时代,便会很快被忘却。
从1842年到1943年整整一个世纪,外国人是在他们自己法律的
特殊保护下,在中国生活和工作,这些法律由他们本国领事执
行。这种所谓治外法权的保护,是外国人在中国半殖民地生活的
一个特征。他可以盯着街头大铁钉钉牢斩下的土匪首级,而用不
着担心自己的脖子。那是一个外国统治中国的时代。今天,中国
已经在中外关系中取得国家平等(而且偶尔还居于优势),在以
后时代,只有费力想象,才能够回想起19世纪是什么样子。西
方闯入者在中华帝国晚期和民国初期获得这样特殊的地位,是怎
样发生的呢?
现代科学技术爆炸性的发展,已经使我们比过去任何时候都
更加处在它的支配之下,我们无需在此一一缕述。同我们有关的
是它的政治和社会影响。为了从世界的背景了解中国,让我们从
发端于19世纪下半叶工业欧洲在世界范围扩张的叙述开始。欧
洲民族主义的兴起,例如以18701871年意大利和德国的统一
为标志,是同欧洲海外殖民主义扩张一起发生的。帝国主义大国
分割了非洲和东南亚。印度在1858年叛乱结束英国东印度公司
的统治后,为英帝国所统治,“印度部”是作为它的地方行政机
构一个职能部门而设立起来。与此同时,日本的统一(1868年)
和随后的现代化,导致它于1895年战胜中国,并且开始了对台
湾的殖民统治(1895~1945)。与此类似,美国在19世纪60年
代初内战后成为一个发达的国家,促进了1898年后它在菲律宾
取得世所公认的殖民统治。工业一商业民族向世界上技术比较后
进的地区扩张,国内民族主义和海外殖民主义成为这个扩张时代
的特点。来自大西洋社会的基督教传教士大胆向殖民的民族解
释,这种通常采取暴力的扩张是上帝不可思议的手段。对于那些
理性多于信仰的人们说来,他们信奉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想,认为
各国自然都为着适者生存而奋斗。你可以看到它就展现在你面
前。
在这一背景下,赫德作为一个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倡导者,开
始了他的海关生涯。这个国家并不是单一的民族,但是学者精英
的培养教育,使它在文化上互相认同,而且在北京统治下政治统
一,使它不可能成为欧洲的一个殖民地。其结果是具有中国自己
特色的半殖民主义。1644年满族入侵者的后裔将继续在北京统
治,一直到1912年。西式武器帮助他们忠诚的汉族将领在1873
年前制服了19世纪中叶的几次叛乱,此后直到1900年,进一步
防止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缔约强国、特别是英国海军炮舰的到
来和巡弋,同时促进了对外贸易所必需的国内和平。由于条约制
度不仅允许在沿海口岸,而且也允许在内河,尤其在长江口岸进
行对外贸易,外国在中国南方航道上的军事力量便具有渗透性的
战略影响。清皇朝赓续存在,部分由于它接受与英国共同统治,
不仅维持了和平,而且也吸取了行政管理方面某些优点。P1-2
作者简介
罗伯特赫德(Robert Hart,1835年1911年),英国人,字鹭宾。曾担任晚清海关总税务司整整半个世纪(1861年-1911年)。著有《中国论集》等。
赫德(1835-1911),英国爱尔兰人。他是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显赫人物,是那个时代英国通过对海外殖民地的统治来建设英帝国的代表人物之一。作为晚清海关的外籍总税务司,赫德在他的权利鼎盛时期不仅控制着清政府的财政命脉,而且直接左右中国的内政外交乃至文化事业,是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前期代表英国进行半统治的主要人物,也就是他所自称的清政府的“太上顾问”。由于他曾参与了近代中国一系列重大的政治、外交事件,因此对他所遗留的资料进行研究也就成了研究中国近代史的一个重要手段。迄今为止,人们主要是通过赫德写给
其他在伦敦的代理人金登乾的1437封信,得以了解他的那一段历史。本书收录的赫德的早期日记,则出自早于书简的阶段。
生平
1835年2月20日赫德出生于英国北爱尔兰亚尔马郡之波塔当
1853年毕业于贝尔法斯特之王后学院。
1854年5月(19岁)来华先在香港接受见习翻译的培训,随即被派往英国驻宁波领事馆担任翻译。
1858年被调到英法联军占领下的广州。
1859年辞去领事馆的职务,参加中国海关工作任广州粤海关副税务司。
1861年起代理李泰国(N. Lay)在上海担任海关总税务司职务。赫德建议总理衙门购买阿思本舰队。
1863年11月30日正式接替担任海关总税务司。
1864年赫德加按察使衔,成为清朝的正三品大员。
1865年,总税务署从上海迁到北京,(1929年迁回上海)。从此,赫德居住在北京40多年。
1869年晋升布政使,官阶从二品。
1889年,升为正一品。
1908年4月13日上午7时,赫德在办公室留下一张意味深长的便条后休假离职回国但仍然挂着总税务司的头衔直到三年后去世。由妻弟、副总税务司裴式楷代理总税务司一职。
1911年9月20日赫德病死于英国白金汉郡的马洛。清朝追授他为太子太保。
掌管中国海关五十年的英国人
赫德作为一个英国人服务于中国海关,任总税务司长达50年之久。他恪尽职守,在任内创建了税收、统计、浚港、检疫等一整套严格的海关管理制度,新建了沿海港口的灯塔、气象站,为北京政府开辟了一个稳定的、有保障的、并逐渐增长的新的税收来源,清除了旧式衙门中普遍存在的腐败现象;赫德主持的海关还创建了中国的现代邮政
系统。 赫德清楚的认识到自己中国雇员的身份,“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中国人民的“同胞”,是中国政府用来对付外国商人的外籍雇员。因此当1885年6月被英国政府任命为驻华公使时他辞谢不就。 但是,从今天的角度来看,外国人把持海关无疑是侵犯了中国的主权。(特别是中国港口的引水权)
北京政坛的风云人物
赫德长期居留北京,擅长幕后的“业余外交”,是总理衙门“可以信赖的顾问”,“不但在税务和商务问题方面,而且在外交和内政方面”,都有其不可忽视的影响力。甚至封疆大吏的人事任命有时也要咨询他的意见。恭亲王奕说:“赫德虽系外国人,察其性情,尚属驯顺,语言亦多近礼…”。
1862年,中国第一个新式学校京师同文馆成立经费来自海关税收负责人也由总税务司推荐。
1865年-1868年,他和英国公使威妥玛向清廷提出许多改制强国的建议,不过这些建议要到30年以后才引起中国改良派的共鸣。他写道:“如果政策改变了,中国可以成为各国的领袖;如果政策不改变,它将变成各国的奴仆。”
1866年,赫德回国完婚时,劝说清政府第一次派员出国考察。
1879年,赫德协助清帝国购买8艘军舰,这成为中国北洋海军的起源。
1887年,为解决走私问题,劝说中葡两国签订《里斯本会议草约》由葡萄牙“永据”澳门,换取澳葡当局协助海关征收鸦片税。
赫德还曾参与《烟台条约》、1885年《中法新约》、1890年《中英会议藏印条约》和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
他还利用关税的抵押担保直接参与中国举借外债的活动。
赫德路
北京赫德路(Rue Hart),今台基厂头条。赫德路海关旧址已成为外贸部宿舍。
上海赫德路(Hart Road),今静安区常德路。
已通过安全检测:
安全检测软件软件:KV2005
版本号:9.00.607
病毒库日期:2006-10-1
常在服务器:DonkeyServer No1
在线时间:7x24
《赫德与中国早期现代化_赫德日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