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晚间消息,在万维网(World Wide Web)诞生25周年之际,“互联网之父”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称,如果当初不免费开放万维网,就不会有互联网的今天。
25年前的今天,即1991年8月23日,万维网首次面向公众开放,它是由计算机科学家蒂姆伯纳斯李在瑞士的欧洲粒子物理实验室(CERN)内设计和部署的。
万维网的出现推动了互联网(Internet)的兴起,并发展成为今天我们所熟知的样子。
其实,互联网和万维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互联网早在1969年就已经连通,是指在不同节点(计算机)之间传递信息的网络。而万维网是指在互联网这个网络上用来存储信息(如网页和文档)的空间。我们可以将万维网比作神经元,将互联网比作神经键。
1980年,伯纳斯李在欧洲粒子物理实验室工作时,创建了一个以超文本连接为基础的ENQUIRE原型系统,将每一个网页相互连接。在接下来的十年,伯纳斯李继续研发这套系统,并在1989年提出了“通用连接信息系统”的概念,使得科学家之间能够分享和更新他们的研究结果。
1990年,伯纳斯李开发了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统一资源标识符(URL),第一款Web浏览器和服务器,以及第一批网页。
其中,第一幅网页在1991年8月6日上线,目前我们仍可以通过其原始URL访问。但当时,它仅限于欧洲粒子物理实验室的用户。这幅网页的内容很简单,就是解释什么是万维网。
1991年8月23日,欧洲粒子物理实验室以外的用户被邀请访问这些网页,意味着万维网正式诞生。1993年4月,欧洲粒子物理实验室宣布万维网对所有人免费开放,引爆了万维网的普及。
伯纳斯李说:“如果不免费开放万维网,完全由我个人来控制,它根本不可能像今天这样普及。万维网之所以有今天这样的大好局面,当初把他变成一套开放系统的决定是必要的。”
推荐阅读:《Linux,2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