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5-25 08:58:48 来源: 复制分享
尽管华为第一时间回应,公司从未计划将总部搬离深圳,依然抹不掉一篇《别让华为跑了》带给深圳的忧虑。
这篇文章指出,近几年深圳人力成本和租金成本都在明显上涨,特别是去年的“一路狂奔”让不少制造企业感受到了沉重压力。受此影响,未来华为可能将发展中心从深圳转移到东莞。
与深圳的忧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东莞今年初对外宣布,2015年的企业纳税排行榜上,华为终端(东莞)有限公司拿下主营业务收入和纳税两个第一。官方未公布具体数据,但估计营收已到千亿级别,纳税额在20亿元左右。而在2014年,华为在东莞的纳税额还在10名开外,只有2.4亿元。
谁说华为一定是深圳的?当深圳不再是珠三角最吸引企业的城市,是“危”更是“机”。城市腾飞的“独角戏”远不如城市群的发展更好看。这也是我们不只需要北上广深,更需要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力量。
华为的税收贡献已经明显地从一个城市向另一个城市扩展。而这仅仅是一个优秀的巨头企业能贡献给城市最表层的红利,作为中国高科技企业一面旗帜,华为的产业辐射效应还会在更远的未来充分释放,而这对于一个曾经失落的东莞意义非凡。
通过自己的产业脉络牵线搭桥,一大批行业巨头将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角色。想来东莞的不只有华为,另一家央企巨无霸、物流和能源装备巨头中集集团也在东莞投资了四大项目,位于松山湖的中集智谷占地面积约530亩,总投资约60亿元;近几年飞速成长的内衣品牌都市丽人,也在从深圳搬迁东莞后大放异彩。
除了受益的东莞,华为的转移传言,以制造业的名义向深圳也向全国敲了一次响亮的警钟。
作为一块制造业的招牌,华为专注于搞实业,不搞金融,不搞房地产,更没有广泛涉猎O2O,因此它不可能像银行、互联网企业那样待在浮华富贵的CBD,它们需要的是硅谷式的舒展的工作环境。此外,它拥有大批一线工程师技术工人,上万的员工要买房、要落户、子女要上学。
而这些东西,深圳越来越难给。一直以来,华为都为深圳创造巨大的产值和税收,但它需要的“反哺”却少之又少。
华为不是制造业的个例。有资料显示,2008-2014年,由于人工成本和土地成本的大幅上涨,深圳龙岗以制鞋、家具为代表的低端制造业大面积倒闭,近几年,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也生存困难。在这种背景下,富士康、中兴等企业已经有了迁址的想法和行动。
华为总裁任正非接受新华社采访时,明确表达了对房地产泡沫的厌恶。这不仅是任正非的忧虑,更是亟待转型的中国制造业的集体焦虑。“高企的土地、税收成本最终会摧毁你的竞争力。”即便是强者华为也要小心翼翼,这是华为的思考题,更是整体制造业脱困的思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