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5-05 17:57:59 来源: 复制分享
日媒称,中国互联网业界近来的“烧钱”竞赛已经热到让人震惊的地步。通过提供大规模的打折和补贴聚拢消费者,以此将竞争对手挤出市场。
据日本《日经商贸》周刊4月25日文章,新近兴起的一猫汽车网确立的销售战略就是建立在赔钱的心理基础上的。该公司的一条广告语是这么写的,“烧投资人的钱,博买车人的心”。
文章称,美国优步公司CEO特拉维斯卡兰尼克曾在今年年初表示,中国业务导致优步每年损失超过10亿美元,部分原因就是为争夺市场份额而提供补贴所致。在中国的一些城市,滴滴快的挑起了与优步之间激烈的价格战。
卡兰尼克直言,在中国与优步竞争的那些公司在烧钱上不甘人后。滴滴快的公司总裁柳青曾在2015年9月说过,如果不烧钱,或许就没有滴滴今天的地位。该公司CEO程维也说过,2015年花掉的40亿美元就是为了“培育市场”。
文章称,烧钱可能并非现实可行的商业模式。但是如果让那些新兴企业说,他们会告诉你,为了树立品牌知名度、在竞争中获取必要的规模,就必须通过给消费者补贴让他们使用自己公司提供的服务。
尤其是在中国,现实也的确如此。中国政府力主该国经济从投资主导向消费主导转变。考虑到这一点就可以反映出花钱买份额、期待消费者在未来使用自己企业提供服务这种行为的合理性了。至少一部分人是这样认为的。
文章称,也有人主张,正在中国上演着的烧钱竞赛预示着网络泡沫正在迎来即将破灭的时刻。上世纪90年代的.com泡沫兴起之时,美国硅谷的企业也曾游说投资者说“获利什么的已经不是问题”。和那时一样,中国的互联网企业正在盲目迷信烧钱带来的效果。
达睿咨询创始人、首席分析师马继华指出,这些企业大都忘记了钱有用光的那一天。根据马继华的计算,中国每年为吸引消费者通过手机应用软件使用打车、按摩、洗车等服务而投入的资金高达500亿元人民币。
号称消费者天堂的O2O市场
文章称,烧掉的这些钱主要来自于风险投资和私募公司,以及更能赚钱的腾讯控股和阿里巴巴集团。
大部分资金投给了那些想要成为按摩业界的优步或是洗车业界的Airbnb的APP。在今天的中国互联网行业,O2O成为最热门的投资对象。
新兴企业为何如此热衷于烧钱?答案就存在于成为市场主要参与者之际获得的潜在巨额利益。据英国金融巨头汇丰集团统计,在中国,O2O所能覆盖的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0万亿元人民币。而实际上真正形成市场的不过4%。2015年上半年,O2O市场同比增长80%。汇丰集团预计,5年后O2O行业的利润总额将达到260亿元。
健康美容类APP河狸家的CEO孟醒在3月接受采访时表示,“现在的消费者通过O2O市场获得实惠,我们没打算在现在挣钱,因为风险投资还在给我们注资”。
在最大的竞争对手退出市场后,河狸家也减少了烧钱的资金。虽说如此,孟醒也说在过去的一年里他们烧掉了几个亿。“这就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的现状,非常多的风险投资和私募企业想要给这场战争提供资金。”
文章称,新兴企业从投资者方面获得源源不断的资金,投资者对新兴企业的估值也高得惊人。企业为了吸引消费者只顾一个劲儿地烧钱。
滴滴快的的估值近来已经达到200亿美元。而2015年7月时还只有150亿美元。优步中国在2016年1月时估值70亿美元。美团和大众点评在2015年11月合并之际组建的新公司估值150亿到170亿美元。
文章称,由于这些企业大多没有公开过财务状况,无法掌握到他们烧钱的真实规模。易到用车CEO周航估计,打车软件行业2015年支付给司机的补贴估计在200亿元人民币。美团大众点评2月发布的《2015年国人餐饮消费报告》更是使人费解,报告称2015年全年美团、大众点评帮助吃货们在餐饮消费方面节省了580亿元。
为河狸家注资的风险投资企业启明创投合伙人甘剑平解释了参与烧钱竞赛的方法。他说:“大部分靠谱的风投企业看准的都是相同的模式。买消费者、买服务提供商,将平台推广到100到200个城市。在顾客较为集中的地方组建服务团队。”
活下来的就是胜者
分析师认为,这种商业模式最终是否成功取决于资金耗尽之时发生了什么。
文章称,投资者厌倦了烧钱竞赛的征兆已经在2015年隐约可见。这一年滴滴与快的合并的背后也有投资者施压的因素。
甘剑平说,这就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的现实。活到最后的就是胜利者。最后只剩下两家企业的时候他们就会合并了。
在北京长江商学院任教的经济学家布莱恩威亚德指出,类似优步和Airbnb这样的平台,为了削减成本就要扩大规模,确保拥有足够多的顾客和卖家。
但是在威亚德看来,烧钱竞赛过热的背景除了经济学原理外还有乐观论调在起作用。他认为,这些企业有个共同点,就是对于自己能够在竞争中获胜的预期往往高于实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