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5-02 21:00:16 来源: 复制分享
科技界的“劳模”会是什么样?
智商情商双高,痴迷又偏执,拥有卓绝的创造力……凡是形容一个天才的标签,贴在这家伙身上完全不够用。
比尔乔伊,你可能不熟悉这个名字,但你一定知道那家市值2000亿美元,差点吞并苹果的帝国企业「Sun」。他是这家帝国企业的创始人之一,且担任首席科学家,直到2003年才离开。
但就像twitter创始人发推文说的那样:成功从来都不是偶然的。比尔乔伊在成为众多程序员、创业者的教父之前,曾被同学们叫做“不闻世事的书呆子”,没日没夜窝在机房里敲代码。
这么一敲,他就默默敲出了一个自由、开源、繁荣的互联网世界。
被电脑“勾引”的技术狂人
1971年,坐落于安娜堡比利大道的「密歇根大学计算机中心」正式开放了。像《2001:太空漫游》拍摄的场景中一样,巨大的主机摆在一个刷成白色的房间中,旁边放着几打键盘穿孔机。成千上万的学生痴迷于此,穿梭其间。
▲《2001:太空漫游》剧照
一头凌乱亚麻色头发、瘦瘦高高的比尔乔伊,就是其中的一个。
“比尔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想知道一切事物的运作方式。”他的父亲威廉姆曾这么说。他还是高中班里公认“最用功的学生”,学习像是在玩命。比尔原本的梦想是当一个数学家,但他很快就犹豫了起来,因为被计算机中心迷住了。
计算机中心的“电脑”成了这个16岁少年生活的全部,只要有时间,比尔就呆在机房里码代码。他还发现了计算机中心的一个Bug,趁着老师们下班,偷偷在机房里敲键盘。他曾经边笑边回忆这段往事:
“学校会给每个人一个里面有点钱的账户,但是用的很快。你登陆时要输入你想使用多长时间计算机,比如说,他们给你一个小时的钱,这就是你所有能用的时长。但是,如果你输入‘时间就是’,然后随便敲个字母,比如‘时间就是K’,他们就不会收你的钱,然后你可以永远坐在那儿用电脑。”
后来,进入伯克利大学的比尔更加夸张,他深深沉迷于编程之中,用键盘发明了一个让毕业导师都觉得不可能完成的飞行程序,还创造出了30年后我们依旧膜拜着用的几大神作。
神作来自拼命的1万小时
进入伯克利后,比尔终于有了一台终端机。所以,熬夜到凌晨2、3点是家常便饭,然后比尔会突然“昏睡”般倒在键盘上。
“你知道,当我倒在键盘上的时候,会不断输入相同的字符,于是电脑就不断发出‘滴滴滴’的声音。这样几次之后,真该上床睡觉了。所以,大概有10000小时左右吧,这个数字应该是我当年花在编程上的时间。”
比尔自己感觉,从不精通到“和编程融为一体”花了2个学期。再之后,他就走上了不断创造神作的道路,最终位列史上最牛逼的十位编程达人之首,他的许多敲代码经历也都成了“传说”。
在和程序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比尔重写AT&T公司开发的Unix系统,叫做「BSD」:
•BSD后来成了Unix的直接发行版本。
•开源、免费又非常核心,BSD系统兼容各种型号的电脑Mac、iPhone最底层系统,都是基于BSD写出来的。
•BSD里写入了我们今天无法离开的网络「TCP/IP栈协议」,据说是因为DARPA(美国国防部先进研究项目局)和BBN公司签了巨额合同开发TCP/IP协议栈,比尔拒绝BBN这个烂东西加入BSD,所以写了一个更高性能的“伯克利版”,鄙视了BBN一脸。
•BSD里还写入了我们现在用的分页虚存系统、文件系统……都是现代操作系统的典型特征。
硕士毕业后,比尔就和维诺德等人创立了Sun,让Sun赚到十亿美金的Sparc服务器就出自他手。还有力压C+/C++多年的编程语言Java,也是由比尔主持整个团队开发并推向市场。
更有意思的是,比尔觉得没有趁手的编辑器,就顺手做的一个,叫做「Vi」。如果你稍微和身边的程序员们多聊上几句,可能会听说,在程序猿的世界里,编辑器只分Vi、Emacs和其它三种。这是一个可以上升到阶级斗争、哲学探讨的问题:
40年前,赫伯特西蒙和威廉蔡斯提出了「10000小时理论」,意思是如果一个人想要达到某一领域的极致,往往需要10000小时的积累。这个理论的继承者之一约翰海斯评价过比尔乔伊,“他天分极高,但这绝不是唯一的考虑范畴,从来不是。”
《财富》杂志称比尔乔伊是“互联网时代的爱迪生”。和爱迪生一样,比尔乔伊能够成为一代大神,离不开自己对于编程这一件事的无数次尝试和精进。
微信搜索“IT之家”关注抢6s大礼!下载IT之家客户端(戳这里)也可参与评论抽楼层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