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3-15 18:02:57 来源: 复制分享
3.15临近,众恶意APP频被曝光。这些APP或私自调取用户信息,或恶意扣费,严重影响了用户的手机体验。然而除此之外,还存在这一些手机软件以各种“潜规则”来获取私利,这种影响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在许多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平台上出现,比如以下两个案例:
医院大夫通过第三方平台私收红包
某款网络问诊APP宣称可以在线与医生进行沟通,甚至还可以对病患的病情进行跟进。然而前两天却有用户举报,说某网络问诊APP存在医生变相索要红包的现象。
赵女士在青岛市一家三级甲等医院内科门诊给孩子看病,在检查之后医生建议她扫描一个二维码并下载软件,这样之后可以实时咨询,有利于孩子早日康复。然而赵女士在关注一段时间之后竟收到一条“有偿感谢大夫”的弹窗,瞬间让赵女士惊愕不已。大夫看病开药本就是职责范围内,事后再索要红包这种行为有些让单纯的医患关系变味儿了。
这种暗示收红包的行为,虽然没有违反法律,但医生以跟进咨询为名索要财务已经影响到了病人的权益。国家卫计委有关负责人表示:网上医学诊断治疗是不允许的,只能做健康方面的咨询。同时也坚决不允许在没有医疗预防保健措施的情况下进行诊查和调查,而且即使是在医院,这种收取“心意”红包的行为也是必须禁止的。
盗用信息“被注册”信用分期
近日有媒体报道部分大学生“被注册”了某分期服务,甚至有这些ID中有部分已经存在贷款或分期付款等行为。
“被注册”是如何出现的?这其中就涉及到学生信息买卖的一条完整交易线,媒体曝光了许多社会人员在网络上大量收购学生证,其中涉及的信息包括:学生照片、姓名、学号,以及其他必要信息,并以一定的价格转售出去,至于这些个人信息作何用处,则并没有人过问。
除了冒名注册、信息泄露等问题,消费分期市场还存在着催收方式不当、套现等问题,在消费分期平台一旦出现违约,不仅面临着缴纳高额违约金的问题,而且一些平台会通过家长、老师等多方渠道向学生施压,有的甚至恐吓学生不还款就不能顺利毕业。
今年315的主题是“恭筑消费生态”,仍然会着重在网络消费的角度去曝光“作恶”企业的新闻。除上述两个案例之外,流氓软件恶意锁屏、软件偷跑流量、网络诈骗等事件也将成为今年关注的热点。相信这些乱象在经过全社会的关注之后,会趋于合理与规范。
微信搜索“IT之家”关注抢6s大礼!下载IT之家客户端(戳这里)也可参与评论抽楼层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