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1-21 12:01:55 来源: 复制分享
1月20号,进入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罕见的大寒潮席卷全国大部。在2016云栖大会上海峰会上,国家气象局宣布与阿里云大数据平台达成合作,将向公众开放气象服务数据。国家气象局希望此举能推动和广大的社会机构,更多的创业者合作,共同挖掘气象大数据的深层价值,开拓中国气象产业的空间。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主任、中国天气网CEO刘汉博介绍说,此次公开的气象服务数据包括国内县级以上站点实况,包含温度、湿度、风、气压、降水量、天气现象6要素;国内县级以上站点1-5天常规预报;国内县级以上站点1-3天精细化天气预报;国内县级以上站点预警;国际主要城市站点实况、国际主要城市站点预报:包含温度、风、降水量、天气现象。
此外,还包括国内单站雷达拼图、气象指数以及算法:旅游指数、交通指数、穿衣指数、洗车指数、感冒指数等。这些数据将直接有效在各行业进行应用。
人们每天出门应该穿什么衣服?女孩子夏天出门要化什么样的妆?出门旅游,紫外线强不强?等等。气象服务已经深入到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
但气象数据的价值或许仍然被我们低估了。刘汉博说,在国外有上百类的气象产品面向各个行业,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在国内,目前能看到的只有一两类气象应用。
“气象数据可以开发出很多产品,面向生活的每一个场景开发应用,让所有人参与到气象产业的发展中来。随着气象服务的社会化,气象产业的价值空间非常巨大。“这位气象专家说。
气象数据的价值仍有待公众进一步挖掘。这些包含着丰富信息的气象数据很大程度上对经济和商业领域是有价值的。就像即将开启的天气“速冻模式”,必然会刺激羽绒服和电暖器的销量。提前获知了这一信息的商家,可以早早在天猫直营店备足货品。借助准确的气象数据,和电商平台打通,我们可以更准确、更迅速地知道如何安排库存,也可以提早安排生产,做一个“聪明”的商家。
气象大数据的价值显然不止这些,它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过去与现在。华风象辑联合创始人林忠介绍说,基于精细化历史气象数据,通过阿里云过硬的大数据建模能力,便可以得到更精细化的天气预报,可以为基础科学、自然科学领域的科学家研究人员提供测试资源。
气象专家发现,尽管无法确定,但天气确实对经济存在不均衡的影响。天气对住房与建设,零售支出以及贸易的相关经济数据影响最大。对天气最敏感的板块包括了建设、采矿、制造业,零售贸易以及住房。
在农业领域,气象的影响无处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刘汉博讲述了一个生动的故事。2015年5月底,广西的西瓜大量滞销,1斤西瓜贱到1毛钱。为了帮助瓜农卖瓜,广西组织了一些经销商到当地。但等到飞机落地的时候,这些兴冲冲的经销商却被沮丧的告知,当地的西瓜已经涨到了5毛钱1斤。
原来,之前因为广东一直强降雨,气温很低,影响了西瓜的销量。而随着整个雨带的北抬,广东的几座城市变晴,气温迅速抬升。仅仅一个上午,西瓜的价格立即被拉上去了。
这个故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气象数据的价值。气象专家林忠说,通过与阿里云大数据平台合作,这些气象服务数据将广泛运用于农业、交通业、互联网、抗灾救险等领域,实现气象数据在各行各业的客户应用,如能源行业应用,电网灾害预警,洪涝及城市积水预报,雾霾预警,更好的支持万众创新、大众创业,服务民计民生。
为了帮助到更多的环境组织,基于国家气象局开放的气象数据,2016年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还会发起“环境云图”项目,资助推动中国环境公共数据的有序开放,推动公众使用气象数据参与环境治理和决策,利用社会公众的力量促进环境治理和产业创新。
这符合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一直倡导的理念。他在去年和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一次对话中说,“如果没有一个健康的环境,无论赚多少钱,都将面临环境变坏的灾难,这就是我们的忧虑。从六年前开始,我们把阿里巴巴集团千分之三的收入捐献出来,鼓励帮助年轻人找到解决环境问题的创新方式,一起去面对这个问题。”
阿里云总裁胡晓明表示:“阿里云要做的,就是让计算成为世界的能力,让数据成为经济的动力,成为环境治理的法宝。”
国家气象局的这次气象数据开放,也得到了学界的积极肯定。复旦大学数字与移动治理实验室主任郑磊认为,随着社会各方对气象数据服务的个性化和精细化要求不断提升,单靠政府气象部门自身来开发应用这些数据已无法满足需求。因此,开放气象数据供社会开发利用成为大势所趋,将气象数据与其他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数据进行混杂结合和深度挖掘,必将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价值。
微信搜索“IT之家”关注抢6s大礼!下载IT之家客户端(戳这里)也可参与评论抽楼层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