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1-12 15:01:59 来源: 复制分享
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了一篇论文,利用自然语言处理等定量分析技术,对新浪微博上传播的谣言进行统计、语义和时序分析,提出了自动辟谣框架。这项研究发现,大量举报谣言的用户所举报的谣言往往与自己相关,例如微博用户“美汁源饮料”举报了大量关于“‘美汁源果粒橙’含有农药”的谣言。而大量发布谣言的用户,则往往带有网络水军的性质。
研究人员认为,实名制或对抑制谣言传播有一定作用,但没有提供数据支持,中国政府已要求社交网站推行后台实名制。这项研究将谣言划分为“政治类”、“经济类”、“欺诈类”、“社会生活类”和“常识类”五大类。通过时序分析技术,研究发现,“常识类”谣言由于受众广、辟谣难度大,经常会在社交媒体反复出现,形成多次传播高峰。
关于知名人士或机构的谣言,由于关注人数众多,经常会在发布之初出现转发峰值;而由于辟谣难度低,这些谣言往往在一周内就会消亡。研究揭示了人们相信谣言的两大原因知识受限(“阿司匹林可以治疗心脏病”)和时空受限(某时某地发生某个事件)。
微信搜索“IT之家”关注抢6s大礼!下载IT之家客户端(戳这里)也可参与评论抽楼层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