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12-29 18:01:23 来源: 复制分享
12月14日,东芝家电部门的调整进入最后阶段,将通过自愿辞职等方式裁员约7000人。该部门2014财年实现销售额1.1637万亿日元,同比下降约10%,亏损1097亿日元(约折合9.12亿美元)。
与东芝家电大亏损、大裁员几乎同时传出的,是创维收购东芝东南亚工厂的消息。12月21日,创维数码(00751,HK)发布公告,称已与东芝生活电器株式会社签订股份购买协议,收购其位于印度尼西亚的一家工厂。根据协议,创维将以基本代价2508万美元(可予调整,上限为基本代价的120%即3010万美元)进行收购。
国内媒体在报道该消息时,使用了“捡漏”一词,形容收购代价之低。
实际上,日子不好过的日本家电企业不啻东芝一家,索尼、松下、夏普的家电业务板块亦是艰难求生,持续亏损让人几乎看不到扭亏的希望。我曾开玩笑说,“日本企业亏起来都是大手笔”。
2015年,关于“中国企业收购日本家电”的消息明显增多。8月是海信以2370万美元的低价收购夏普墨西哥工厂。10月是长虹与松下达成整合三洋电视在中国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除外)业务的战略合作协议。接下来是创维与东芝签署协议,分别向生产冰箱、洗衣机的东芝家电制造(南海)有限公司和生产吸尘器的东芝家电制造(深圳)有限公司注资5%,并代理销售东芝在中国市场的冰箱、洗衣机、吸尘器销售业务。
更早一些时间,是海尔于2011年7月对三洋电机在东南亚业务的收购。
这几年,日本家电带给世界的,差不多都是“亏损”、“裁员”、“变卖工厂”之类的消息。虽然日本家电企业百般努力,但经营一直未见起色,说明日本家电产业的没落已是不可逆转这是一个事实陈述,而不是一个情感判断。
为什么说日本家电没落不可逆转?这要从内外两个方面寻找答案。
首先看外部原因。近年来,韩国、中国家电持续崛起,严重挤压日本家电的生存空间。昔日,日本家电有两大竞争法宝,一是技术领先,二是价格适中,而今这两大优势已基本丧失殆尽。今天的日本家电,给人留下的印象是产品保守而价格高企。
论产品,日本家电对最新技术的追踪与应用明显落后于中国、韩国,甚至日本家电固有的工业设计优势也被中国企业大大弱化;论价格,日系家电则明显高于中国品牌,甚至比三星还高。
其次是内部因素。这些年,无论外界怎么指责日本企业的僵化与保守,我们都看不到日本企业试图做出哪怕一点点改变。一个不愿意改变自己的企业,结果可想而知。
不过,我要提醒大家的是,应客观看待日本家电的没落。日本家电的没落,不完全败在技术和产品上,很大程度败在机制与观念上。
另外,日本家电的没落,不等于日本企业的失败。必须看到,在日本家电产业没落的同时,其转型新兴产业已初见成效。比如松下的电池、住宅、B2B业务,日立的云计算、智慧城市、工程机械,等。
换言之,日本家电产业的没落,有主动撤退的成分,不完全是竞争失败的结果。也许有一天我们发现,这些日本企业不再出现在家电企业名单上,但会出现在另一张产业名单上。
从这个角度看,日本家电的没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家电取代美国家电全球主导地位的重演。当年,美国并没有因为家电老大的宝座被日本人夺走而哭天抹泪。
我们看到,日本人也没有因为其家电产业的没落而痛心疾首,我们甚至看不到日本媒体对其家电产业没落有太多的检讨。日本人的逻辑是,把家电霸主地位让给韩国、中国未必不是好事,可以腾出更多的精力开发高技术产业。三十年前,美国没有因为把家电霸主地位让给日本而没落,日本人认为他们也不会。
还必须看到一点,日本家电在全球大撤退,对中国家电企业不全是好事。过去,我们有两个竞争对手,一个是韩国,一个是日本;今天,我们只剩下一个对手,但这个对手比过去两个对手加在一起还要强大。事实也是如此,近年来,日系家电在全球实施战略退缩,腾出来的市场空间大部分被韩国两大巨头抢走,中国企业抢到手的并不多。未来的全球家电之战,将主要发生在中国和韩国企业之间,只有战胜韩国对手,中国家电才能称霸全球。
会不会有一天中国家电被印度或巴西或越南这样的国家替代呢?不完全排除这种可能。但我要说的是,如果这一天真的来了,我要为中国高兴。因为,这意味着中国彻底跨入发达国家行列。家电产业,很大程度上是新兴国家的游戏。
当然,中国国情决定了,这一天的到来会比较迟。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IT之家立场。
微信搜索“IT之家”关注抢6s大礼!下载IT之家客户端(戳这里)也可参与评论抽楼层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