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11-18 18:02:53 来源: 复制分享
每出一次流量问题,诸多媒体和用户都直接将矛头指向运营商,但是运营商真的那么腹黑吗?
其实,运营商很多时候是在活该“背黑锅”,业内笑称运营商是“黑锅侠”、“躺枪侠”。
我还编了个段子:鉴于持续践行提速降价的运营商频频反遭偷流量、计费不准等媒体报道抹黑、乌龙事件,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向运营商颁发了年度“中国好黑锅”奖,三大运营商老总被授予“黑锅侠”称号。三位黑锅侠发表获奖感言:感谢CCTV,感谢MTV,我们中国运营商郑重承诺:“给我一口锅,我能背下整个地球”。
运营商背过的“黑锅”有哪些?
我们看看运营商最近是怎么频繁背黑锅、躺枪的?共同回顾下,“那些年,我们一起背过的黑锅”。
第一个黑锅:网友“我是马甲马老师”质疑中国移动偷其流量,并贴图表示其在10月9日~20日期间不在国内,取下国内的SIM卡并未使用,用的是西班牙运营商的卡,但第三方流量监测平台显示,仍是产生了数百兆流量。
最后证实是其采用的是第三方平台,无法侦测到手机到底使用的是哪家运营商的网络,只要手机上产生流量都会有显示,是将移动和境外卡流量算在了一起造成的。运营商躺枪。
第二个黑锅:10月30日,李女士收到提醒短信,手机流量超额使用了914.28元,而就在一天前,她的1G套餐还剩余几百兆。她的iPhone 4s手机已经使用了3年多了,以前每月的流量套餐都有富余。后来了解得知,由于这部iPhone 4s自购买以来就没有升级过系统
最近手机上安装的很多应用都已经无法升级了,为了不影响正常使用,她于10月29日晚更新了手机的iOS系统。运营商又一次躺枪。
第三个黑锅:广东佛山电信用户反映其手机在充电时“3小时耗23G流量”,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很多声音质疑“流量当月不清零”后运营商“偷跑”流量。电信公司回应称,经技术人员与手机厂商工程师反复确认,异常流量系用户手机感染病毒
其中一款高清儿童视听应用程序反复访问并重复下载文件,计费不存在“偷跑”流量。根据调查确认的结果,流量异常的“罪魁祸首”属于用户手机感染的流氓软件,运营商又一次躺枪。
第四个黑锅:武汉电信用户陈女士手机流量一夜疯跑50GB,调查发现其通过“个人热点”消耗的流量达到53.5GB,单月1000元封顶。武汉电信调查后表示,在高网速时代,要避免超常流量的发生,用户应谨慎开启手机“个人热点”供其他终端使用,经常更换热点密码;
从正规应用商店下载软件,不下载、不安装不明来源的软件,不点击来历不明的互联网链接地址;警惕和防范手机病毒,做好手机的安全设置。运营商又一次躺枪。
截止到目前为止,没有一起关于运营商偷流量的新闻被证实,也没有任何一个报错的媒体在查清之后道歉,而且关于运营商偷流量的谣言,还在微博和微信朋友圈流传。
第一、运营商的计费很神秘吗?
外行人看起来很神秘,也就是因为觉得神秘才会质疑,其实运营商流量计费大致有三大环节,每个环节的可靠性最终决定了流量计费的准确性。
第一个环节:流量话单的产生。
用户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发起上网需求,随后运营商通过基站、交换机、骨干网络等为用户提供服务,同时记录下用户的上网行为,并形成流量话单。
那么,流量话单的准确性谁来保障?该环节工作的通信设备,主要来自华为、爱立信、中兴等设备厂商,这些厂商产品在投入市场之前,必须通过工信部的官方入网检测。所以通信主管部门和通信设备制造商两方面负责为此环节的可靠性背书。
有人呼吁说运营商能否像自来水公司那样粗计费?
其实,那是对电信计费系统的无知。中国运营商计费准确性在科技行业有个标准俗称,形容准确达标最高标准俗语就叫达到“电信级”。
“电信级”的典型标志是50ms的保护时间和99.999%的可用性,这也代表了国内三大运营商在通信设备端的极高标准,误差率低于十万分之一。
第二个环节:流量计费。
第一环节完成后,流量话单产生,由运营商的IT系统对应进行统计计算,直到生成最终用户账单中看到的那些数字。该流程几乎没有误差,准确性极高。而且,运营商还会定期对自身流量计费进行稽查,如某用户流量突然暴增等,IT部门都会核实这些流量产生的准确性。另外,工信部也会对上述两个环节进行稽查,保证流量计费的准确。
而关于流量产生的成本,具体可以参考雷锋网这篇文章:手机流量的成本从哪里来?文章对流量成本进行了具体分析,以及对网络分布进行了详细的科普。
第三个环节:用户上网流量轨迹记录。
运营商在流量计费时,同时还进行了用户上网流量轨迹的记录,该记录彻底保证了通信用户流量消费的有据可查、有据可依。例如,在哪个地方上网,连接的是哪个基站、上了某个网站、跑了多少流量,全部清晰记录,可以说,“每兆流量都有明白账”。
像过去电话费有疑问可以查“电话详单”,如今的用户也可以查询到“流量详单”。在充分保护和尊重消费者隐私的情况下,运营商可向流量争议用户出示“流量详单”。
以上三个环节,从计费安全性、准确性和售后服务上彻底为流量计费问题加上了“三保险”。如果消费者认为自己多跑了流量,可以向运营商要求核查。如果我们要为运营商流量计费的准确性加上一个数量级定义,那么可以说误差率是百万分之一级别的。
第二、运营商该反思什么?
回想之前是语音资费问题频频指责运营商,所有矛盾的焦点都指向了运营商的各种套餐,几次乌龙后却让百姓明白了:原来运营商的套餐其实是给老百姓省钱的。
而刚进入4G时代,乌龙事件并没有中断,质疑也没有减少,流量是热点,就又拿流量来说事。
现在4G来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手机变成了人体的最新的一个器官,衣食住行全部手机开路!看动态的天气预报、跑个步都晒排名,手机淘宝的占比竟然超过68%。流量的需求开始暴增,语音收入大幅下滑,在运营商侧流量的收入也悄然地变成了第一大收入,占比超过50%。这就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大佬盯上了这块蛋糕的原因了吧?
而现在,手机流量的增加其实是有其原因的:网络速度越来越快,系统与软件更新越来越频繁,软件越来越大,连接越来越多,图片清晰度越来越高,视频越来越常见,大家消耗在手机上的时间也越多,即便是小心翼翼尽量用WiFi的用户,在移动网络上消耗的时间和流量也会递增。
而这一切事实变化并不能只将其归咎于运营商的计费系统上,要知道,手机系统本身的偷跑系统或应用程序也是其重要的原因。
当然,运营商其实无需过分担心,只要能让用户明明白白消费,自然也就能够清清白白做人了。面对指责,也就更有底气。
那么,流量、话费究竟是如何监测的?
其实,用户打电话的话音时长,或者手机上网的IP地址以及产生多少流量会如实地记录在交换机上。运营商的计费系统根据交换机的痕迹来抓取,进行话单预处理、标准化、批价计费、产生详单,最终形成一个月的账单。
这个过程就好比买菜,交换机是秤,计费系统是计算器。
这个秤交换机在全球目前也就几家知名厂商提供,作为使用者的运营商是没有技术能力更改交换机数据的,这是厂商的核心知识产权,而厂商更改也对自身利益也无益。
以前在营业厅值班,遇到了好几次这样的情况:用户来交过话费后,回家发现钱包里的钱对不上数,就来营业厅吵说营业员少找钱了或者是营业员多收钱了。还有发现话单中有不熟悉号码的,就来吵是乱计费,结果用办公电话拨过去一问,两人确实认识,还当场聊起了家常。
总之,有用户会有疑问第一时间就怀疑他人,而不是找自己的原因。这当然不是普遍存在,毕竟到现在,用户的素质也是随之增长的。但是,也往往都是这部分人才会闹出新闻事件,当然最终也就广而告之了。
而对运营商而言也是如此,一遇到此类事件就直接将责任都推到客户身上,没有反思自身的问题。运营商对待此类事件的态度往往是,就算是客户的过失或者第三方责任造成的损失,只要捅到媒体或投诉到工信部,运营商会立刻免除费用或赔偿损失,跪求撤诉。
消费者都奇怪,你说你没错,我想想也对,可你为什么要免除费用?你还是有鬼!黑锅不是你背谁背?
所以从另一个层面来说,“运营商:给我一口锅,我能背下整个地球!”这句笑话也有暗讽运营商或者行业管理部门或者下达服务考核指标的部门主动背黑锅的意思。因为升级客服零投诉,只要投诉到工信部,运营商迫于考核压力,往往不分青红皂白,就退赔!(咦,小编好像发现了什么)
第三、黑锅背后,我们需要明白什么
言归正传,简单来说,流量的消耗变大有如下情况:
WiFi不是永远靠谱;
默默运行的后台程序:退出操作界面≠关闭应用程序;
手机系统、App软件的自动更新;
消息推送;
部分流量监控软件的误读;
双卡双待手机主副卡流量使用的混淆;
视频小视频太;
4G太快;
手机太强;
每个应用都想做大而全,更新不断。
真的懂得了以上的原因,一味指责无理谩骂,不如自己留点心:到正规应用商店下载,少下色情引诱的APP,记得没事关掉数据流量、自动更新、各种同步和推送,尤其不能随便开热点,开了热点密码尽可能复杂点等等。
但是其实,通信行业并非那么”腹黑“,还是给整个社会做出了突出贡献的:
中国从一个通信落后的消费国变成颇具实力的通信制造国,中国消费者开始逐步享受到与世界同步的通信服务,资费下降是实实在在的,宽带光纤改造提速已惠及几千万家庭和企业,绝大部分用户是满意的,那些片面的否定无法抹杀通信人的努力。
从2003年末到2015年9月基础通信数据出现了巨大变化:固网宽带用户从5400万到近两亿,接入方式从拨号上网为主到光纤宽带为主,网速从14.4K每秒到10M以上光纤为主,增长近千倍。
移动通信网络从2G发展到4G,理论网速从每秒几百K增长到上百M,增加数百倍,用户从2.7亿到近13亿,百人普及率从20部到95部。
2015年1-9月,全国电信业务总量增长了25.3%,而运营商的营收增长不到3%,利润水平下降预计全年降3%左右。这说明用户们使用的电信业务量(语音、流量等)大幅增加,而运营商收的钱增长很少,利润还减少,说明总体资费明显下降。
往大的方面讲,通信领域也涉及到了各国利益争夺,具体可以看雷锋网专栏这篇文章:4G通信争夺战,各国博弈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真相?
当然,用户是衣食父母,电信运营商作为服务者,要经得起用户的质疑,耐心细致做好服务投诉工作,致力于持续提供更加详细的明白消费查询告知通道,为三家运营商统一简单化资费单价标准,以及呼吁规范APP上架和流量耗能检测张榜机制等,联合媒体做好各种科普,尽好服务客户的义务。
对于不明媒体给的黑锅则要敢于说不了!否则,三位黑锅侠真的要到春节联欢晚会上去发表获奖感言了:感谢CCTV,感谢MTV,我们中国运营商郑重承诺:“给我一口锅,我能背下整个地球”!
微信搜索“IT之家”关注抢6s大礼!下载IT之家客户端(戳这里)也可参与评论抽楼层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