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下载 —— 安全下载、无毒手机软件、绿色软件官方下载网站最近更新|下载排行|热门标签|收藏本站

您现在的位置是:就下载 > IT资讯 > IT新观察 > 中国联通用户傻眼:半小时1.8GB流量没了

“半小时的功夫,1.8G的流量就没了,就算看视频消耗得也没这么快啊。”近日,济南联通手机用户谭先生联系上记者,称自己的手机在正常使用的状态下,短时间内上网流量迅速耗尽超额,而电信运营商给出的理由又令自己难以信服,他希望通过媒体讨一个说法。

怪事儿:半小时1.8G流量不翼而飞

12日下午,谭先生在使用手机时发现几条来自运营商中国联通的未读短信,起初他并不以为然,以为就是平常的资费信息,而打开信息后却着实吓了一跳。“短信提醒我的流量不仅已经用光了,而且还用超了1000多兆。”谭先生的第一反应是有视频软件正在运行,然而经过检查并不是这个原因,于是他赶忙关闭了手机移动网络,并认真研究了那几条短信。

谭先生告诉记者,第一条短信显示是当天12时05分发送的,内容是“截止11月11日24时,当月累计使用流量460.33MB,剩余666.07MB”;第二条与第三条均为14时32分发送,内容为“截止到14时32分,套餐已使用1020.42MB,剩余流量105.98MB”、“套餐所订购流量已用尽”;而最后一条发送时间为14时51分,内容是“截止到14时49分,已使用2329.89MB,剩余0.00MB”。

“短短半小时的功夫,1.8G的流量就没了,就是看视频也没这么快啊,这流量是坐着火箭飞走的么?”谭先生表示自己在此期间除了用微信给朋友发了两条信息就再没用过,对于为何如此快速的用光流量,他十分不解。

联通回应:监测显示“偷”流量的元凶是微信

回过神来的谭先生抓紧拨打了电信运营商中国联通的客服电话,希望能找到原因并弥补损失。联通客服人员经查询后告诉谭先生,后台监测系统显示,在12日14时至14时30分这段时间内,谭先生的手机即时通讯软件“微信”消耗掉了这部分流量。

记者也就此事询问了济南联通方面的相关负责人,其在了解完情况后向记者解释,系统确实监测出谭先生的手机微信以接收图片的方式迅速消耗了约1.8G的流量,“每张图片都在20兆左右,大约100张。”该负责人表示,由于系统反馈有一定延迟,因此谭先生收到短信提醒的时间略晚,在这件事情上联通方面并无过错,因此费用理应消费者承担。

对此,谭先生更是不解:“什么图片?我怎么不知道!”但谭先生同时表示,经他手机自带的流量查询功能检测,12日当天微信确有1.8G的流量损耗。谭先生希望能亲自到联通后台查询,但这一请求并未得到联通方面的同意。

手机安全专家:不排除手机病毒的可能性

鉴于联通和谭先生两方面的说法,记者又联系了手机安全方面的专家。经记者介绍,该专家的第一反应是“微信群聊天”,“如果群内有很多图片、视频以非常高的频率发布,消耗1.8G也不是没可能的。”

但谭先生依照专家提供的文件路径并没有在手机中找到那些文件,他认为群聊天的可能性不大,“如果是那样的话,为什么别人的没事?”

随后,手机安全专家进一步分析,由于用户的手机使用自带的流量监控软件,直接监控到微信的确消耗了1.8G流量,而这与电信运营商的监控数据一致,推断用户可能是误操作或者强迫接收了很多垃圾数据,而刚好这些数据又是加密的。专家表示,根据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在病毒构成中资费消耗的病毒占大部分,而这其中耗流量的病毒又是多数,因此从谭先生的情况来看,不排除手机中毒的可能性。

流量“偷跑”事件频发什么鬼在作怪

无独有偶,记者经调查发现,近期与谭先生的遭遇相类似的事件频现新闻报道当中。11月1日,广东佛山的电信用户龙女士在没有使用手机的情况下,3小时内跑掉了23GB流量;11月8日,重庆渝北区的联通用户马先生在一天内流量“偷跑”了近1GB,投诉后获赔80元话费;11月12日,江苏宿迁的联通用户王先生一觉睡醒手机流量“疯跑”近2GB;11月12日,湖北新洲陈女士的电信手机网络一夜之间偷跑50GB,其中通过“个人热点”消耗的流量就达到53.5GB。

业内人士表示,作为消费者,要防范类似流量“被偷”事件的发生,首先在平时移动数据的使用上应该养成良好的习惯。他建议,首先,不用数据网络的时候把它关了,这个习惯要继续保留;第二,如果下载应用软件,最好下载一些比较稳定的版本,要去正规官方网站下载。

此外,在责任方面,电信运营商也应采取相应的手段尽量减少用户损失。“比如实行流量耗尽断网的方式,用户可自行发送短信重新开通网络,如此再产生资费,责任也会更加明确。”业内人士建议。

微信搜索“IT之家”关注抢6s大礼!下载IT之家客户端(戳这里)也可参与评论抽楼层大奖!

上一篇:想听到顶级音质的音乐?认准这个Logo

本文地址:IT新观察 >> http://www.9xz.net/it/xinguancha/68675.html

下一篇:人民日报评《爸爸看手机》:警惕丧失爱的能力

  • 打印
推荐阅读
热门专题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