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11-04 03:01:45 来源: 复制分享
如果不是为了寻梦互联网,相信不会有谁愿意开车从纽约走到洛杉矶,穿过整个美利坚。我们决定来探寻这个互联网诞生的地方时,不论好坏,都意味着我们即将进入一个讨论历史的“兔子洞(意即一个奇特世界的入口)”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LCA)3240室BoelterHall。
在1945年至1975年,3240BoelterHall都是ARPANET(互联网前身阿帕网)首个节点的设置地,并且发出了首条网络信息从UCLA,到位于斯坦福大学的另一个节点这里诞生了原始的互联网,它一直到2011年才对外开放。
而此时走进这个房间,仿佛是进行了一次穿越。早期的计算机体型真的很巨大,价格也很昂贵,是一项高能源消耗的技术因此,计算机诞生之初并不为许多人所接触。上世纪50年代那时,计算机科学家约翰麦肯锡(JohnMcCarthy)提出了“分时共享”概念,即是一种允许多用户同时访问并使用同一台计算机,通过把大量的用户聚集在一起使得机器的利用效率达到最大化,来降低访问接入的成本。早期的分时共享系统于上世界60年代在麻省理工学院发明,并最终发展成像Tymshare那样以营利为目的的服务机构。
2011年,UCLA的互联网研究中心决定将这个小房间恢复至上世纪70年代的原始样貌,或者是最接近的样子。过去的大多数日子里,3240BoelterHall都处于闲置状态,通常都只是开放给学生游览,以及那些发送邮件请求参观的人们。现在的房间大约也就只有原来的一半大小,里面摆着精心构造的立体模型以及计算机中心当时制品的副本。
互联网连接形式封包交换理论的提出者LeonardKleinrock曾表示:“就是这么几英尺的地方,谁能想象得出这里产生了多少次革命?”
这个房间被漆成和档案文件上记录的最接近的灰绿色,这是一种只在上世纪70年代流行过的“酒吧绿”。里面大部分家具都还是启用于加州大学的收藏那个年代,不是所有物品都会被认为具有历史收藏价值饿。此外,房间放着一个东西相信是最引人注意的,那就是原始的接口信息处理器(IMP),它是第一个安装在阿帕网的信息交换包。其余大型计算机组件都只是根据档案仿制的复制品了。
Kleinrock回忆起来说,那时他的手几乎没离开过这台IMP,和它的关系异常亲密。
难以想象这个笨重的IMP,直到60年代末才完成了第一次信息传输,到转眼到了1975年,其数量就增加到了57个。而六年之后,这一数字更是变成了213个。再接下来,就是我们今天的互联网现状了。
而那台准确度惊人的IMP复制品上,放置着一张于1969年10月29日晚上10:30记录的纸条,上面写着:“信息发送至斯坦福,从主机到主机。”这张字条记录得异常平静,再加上时过境迁,现在人们从中再也读不到当时那种喜悦感它象征着第一条网络信息通过阿帕网发送成功,而这也是这个房间被保存下来的主要原因。
微信搜索“IT之家”关注抢6s大礼!下载IT之家客户端(戳这里)也可参与评论抽楼层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