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11-03 21:02:33 来源: 复制分享
“流量不清零”政策实施刚刚满月,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有消费者反映其流量消耗速度过快,认为运营商有“偷流量”之嫌。随即,三大运营商第一时间给予回应。随后经过证实,所谓“流量偷跑”其实是“乌龙”事件,但是,透过此事件可以看出,用户能把“偷流量”这样的词用在运营商身上,可见运营商在用户心中堂堂央企的正面形象已遭到质疑。
近年来,运营商和消费者围绕数据流量的争议明显增多。“流量消耗过快”的争论反映的不仅是流量使用问题,更折射出运营商在三个方面的不成熟。
一是流量经营模式方面。必须看到,流量代替语音成为运营商收入增长主要来源是不可改变的趋势。从目前运营商流量经营模式上看,相关工作仍待细化。目前的情况是,前向模式、后向模式之间尚未找到合理的平衡点,现行模式在用户接受程度、使用便捷性等方面距离市场要求仍有一定差距。另外,被寄予厚望的后向模式也是一把双刃剑,除会对前向模式造成一定冲击外,也会带来诸如流量贬值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流量消费在实现方式的选取上有进一步讨论的空间。
二是流量计费系统方面。运营商的计费系统包括计量和计费两个方面。虽然目前运营商庞大、繁杂的计费系统能满足现实需要,但是,从消费者角度来说,计费系统仍然不够简洁、准确、清晰、便捷,亟须进行优化升级。纵观近年发生的一些纠纷或争议,导火索多集中在消费者对计费数据的获得、记录等方面。所以,运营商的计费数据在呈现形式、获取方式、覆盖广度与深度等方面需要改进。
三是调查取证方面。运营商和消费者在资源、信息、技术等方面存在不对称。因此,运营商应该通过一些有效方式让消费者的消费透明化。比如针对此次“流量偷跑”事件,运营商当完“被告”又当“法官”,应该通过独立、权威的第三方调查给予令人信服的答案,让消费者所关注、所在乎的敏感信息更多地运行在阳光下。
通过此事件可以看出,如何切实落实“提速降价”,进一步提升消费者的获得感,实现互利共赢,运营商依然任重道远。
微信搜索“IT之家”关注抢6s大礼!下载IT之家客户端(戳这里)也可参与评论抽楼层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