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下载 —— 安全下载、无毒手机软件、绿色软件官方下载网站最近更新|下载排行|热门标签|收藏本站

您现在的位置是:就下载 > IT资讯 > IT新观察 > 紫光欲合并联发科:将面临三个挑战

17亿美元收购展讯,9亿美元收购锐迪科,25亿美元收购新华三,38亿美元入股西数,6亿美元收购台湾力成,在资本并购市场上,紫光成为了2015年集成电路产业中最为“高速”的投资者。而伴随着蛇吞象式的连续交易,紫光掌舵人赵伟国的一言一行备受外界关注。

近日,赵伟国在接受台湾媒体采访时透露,“如果开放、我愿意和联发科谈合并”,希望台湾能开放陆资入台投资、设立研发中心,并可进入董事会。

事实上,通过快速并购,紫光目前已经成为大陆集成电路产业上的龙头企业。而在业务上,紫光旗下子公司也形成了对包括联发科等台湾企业的冲击。

赵伟国表示,高通赚那么多钱,联发科、展讯、RDA一旦合并就能超越高通,这是可以合作赚钱的机会。

他进一步分析,钱进台湾,才可以把人才留在台湾、让产业继续留在台湾发展;进入董事会则是掌握公司经营资讯,并不会涉及研发技术,这样就符合台湾当局想要的“但求所在、不求所有”。如此一来,台湾的企业赚钱、台湾当局税收增加、GDP也才会提升。

虽然联发科董事长蔡明介对于赵伟国的言辞回应道“双方想法不谋而合”,但在外界看来,并购联发科赶超高通,目前仍然不现实,从业务以及内外部环境来看,挑战较大。

挑战一:双方业务高度重合

事实上,从业内企业的整合到产品上的较量,再到人才上的挖角大战,展讯和联发科之间似乎永远有说不完的故事。

有学者认为,大陆半导体产业大发展的时机尚不成熟,赵伟国的表态,更多是为了敦促台湾半导体产业实行更开放的政策。即便紫光真有此意,展讯与锐迪科的产品线与联发科高度重合,双方若真走到那一步,合并后的整合将异常痛苦。

展讯的负责人李力游今年4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展讯将竞争对手定位为高通和联发科,可以说目标定得比较高,团队也会比较累。“但相信五到十年内,在出货量上展讯是有可能变成世界第一的,而收入指标一定也会比现在好很多。”

此前,紫光集团就宣称将在五年内超越联发科,成为全球IC产业排名第二、出货量第一的IC设计公司,而喊话背后则频频显现资本动作。

除了业务上的正面交战,还有人才的抢夺。

在紫光完成对展讯的收购后,业内就有传闻说展讯看好台湾半导体产业链人才完整,将赴台广招人才,通过猎头公司以大陆芯片厂S公司为名,向高通、博通、英特尔等在台设立的公司,以及联发科、晨星等本土IC设计大厂的工程师展开猎才动作。

李力游告诉记者,过去一年展讯招了1000多人,主要是用于干部团队和研发团队的建设,而对知识产权的投入,去年和前年相比也增加了200%,今年则同比增长了50%。而业内曾经传出展讯为了获得高质量人才,直接到台湾联发科门口进行招募,并且开出“加三成”的高薪诱惑。

挑战二:IC设计业仍是两岸“禁区”

台湾目前已经向大陆开放了IC封装、测试等产业链,但IC设计业一直是“禁区”。

比如说,此前台湾地方政府已经允许大陆资本在台投资封装、测试等产业链,也允许台湾12英寸晶圆厂前往大陆投资建厂,但到具体的项目上却是设立重重关卡。

“紫光展讯申请在台湾设立分公司,被台湾地方政府干脆利落地否决了,理由是担心人才流失。但是,紫光的主要竞争对手台湾联发科,在大陆可以说是畅行无阻。”赵伟国曾经在一场内部交流会上表示,(国家)要向台湾地方政府施压,开放芯片产业,否则应禁止既是台湾品牌又是台湾制造的芯片及其相关产品在大陆销售。

在他看来,芯片是重科技产业,不仅是国家重点发展的产业,而且应该是国家重点支持的产业,在两岸的商业问题上,应该“商业对等”。

而在此前,曾有传闻称紫光对美光科技抛出绣球,后者是全球排名第三的DRAM芯片供应商,但因为种种原因而没有了下文。

“之前联想收购黑莓、中国企业收购AMD等多个传闻之所以不被业界看好,原因就是安全,黑莓虽然江河日下,黑莓手机却是美国甚至许多欧洲国家军方的主要供应商,AMD的X86技术也是美国政府严格禁止向中国出售的核心技术。”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王艳辉对记者说。

可以看到,对于敏感产业,不管是区域还是国家,并购仍需要突破较多瓶颈。

挑战三:市场变化较快

从外部环境来看,集成电路产业仍然是一个“烧钱”的行业。

2015年,全球手机出货量增长明显放缓,同时PC市场也持续低迷,芯片巨头高通和英特尔分别面临业绩下滑困境。而联发科、展讯的加入,使得价格战进一步激烈,并且持续拉低行业毛利率。

可以看到,置身第二梯队的部分厂商已经开始撤退并且寻求出售。行业龙头高通也宣布了一系列战略调整计划,其措施包括裁员、加强投资管理、引入新董事等,同时明显加速新兴业务落地。英特尔的注意力,现在也聚焦到数据中心、物联网等新兴领域。

国际厂商并购通常是一个做加减法的过程,高精尖的技术会得到保留,而留给其他厂商的,则是利润较低的产业机会。

事实上,目前对于紫光质疑最多的仍是创新能力。资本的并购暂时并未为紫光带来行业地位上认可,而如果没有持续创新,紫光背后的产业链则很难有持续的发展。

此外,也有业内人士指出,紫光模式中的“资本永动机”的前提是国家大环境、行业大环境、市场大环境持续向好,只有持续向好才有资本持续投入。但当外部环境一旦发生大的变化,危机将会显现。

对此,赵伟国表示,相信中国经济会起来,相信中国科技企业的发展。

微信搜索“IT之家”关注抢6s大礼!下载IT之家客户端(戳这里)也可参与评论抽楼层大奖!

上一篇:中国互联网的战争与和平:烧钱、掐架、抢用户

本文地址:IT新观察 >> http://www.9xz.net/it/xinguancha/66972.html

下一篇:中消协:超九成电视购物宣传涉违规

  • 打印
推荐阅读
热门专题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