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下载 —— 安全下载、无毒手机软件、绿色软件官方下载网站最近更新|下载排行|热门标签|收藏本站

您现在的位置是:就下载 > IT资讯 > IT新观察 > 助你双十一脱单:在线聊天该怎么打招呼?

在朋友圈刷到一篇文章,貌似还是从罗辑思维里摘抄的一段。

这一段中提到,很多人在微信上要和人对话,劈头第一句是:“在吗?”文章对这种做法表示出了强烈的不满,并以电子邮件举例:你和人写邮件,难道第一封先来个“在吗”?

我觉得,至少从举例而言,是完全举错了的。

人际传播有两种模式。一种叫“同步通讯”,一种叫“异步通讯”。比如,电话就是同步通讯,信件就是异步通讯。

发展到互联网后,这两种典型应用代表着截然不同的通讯模式。Email是非常标准的异步通讯,而IM则是同步通讯,IM两个字母本身就是instant message的缩写,即时通讯。

就中美两国具体使用情况来看,桌面时代,美国人更偏好Email,而中国人偏好IM。一种解释是:美国人个人主义精神略强,不喜欢被打扰。异步通讯工具更能满足这种心理需求。其实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在中国的这种兴盛法,也很难在美国找到相同的例子。

MSN,这个今天已经彻底死亡的IM工具,在早期版本(6.0之前)是不具备这样的功能的:脱机留言。而QQ,则很早就能做到。有一种说法是,脱机留言显然属于异步通讯,美国人认为既然是异步通讯,用Email解决即可,为什么要用IM。顺带手,MSN也很长时间不具备传输文件的功能。

脱机留言+传输文件,显然就和Email没太大差别了,除了一条:Email是跨平台的。比如说,gmail和qmail就能够通讯,但msnqq是不能完成通讯的。

中国人的IM一直很火,QQ是上个世纪就开始的一个产品,十几年过去了,依然属于当红产品。当QQ人手一个时,跨平台这件事已经不重要了。

异步通讯,既然是异步,发送信息者并没有这个指望:你正好在线。所以,Email使用中,很少会发生先来一封“在吗”这样的邮件。

但同步通讯时,发送信息者是存在这样一个指望的:你在线。这种指望其实在非互联网介质且非当面的沟通中也会发生,比如通电话的时候第一句:方便说话?信息发送方显然不希望ta吧啦吧啦一通说完后,你告诉ta:我回头再和你说吧。

争论者可能会指出:电话时希望你有空,是因为信息无法存储。而IM则完全可以事后翻阅,应该可以做到直奔主题而不是“在吗”开头。

这个看法有一定的道理,不过,习惯这种东西,很难讲那么“理性”和“功利”。

我总觉得,这种习惯和另外一个传播理论“陌生人交往理论”有关。

如何从陌生人变为熟人?陌生人交往理论认为,“自我披露”是重要的因素。一方披露一点自己的信息,另外一方也跟着披露一点自己的信息。彼此循环,达到了解对方的程度。当其中一方不再披露自己的信息时,循环结束。过早地停止这个循环,双方是不可能变成熟人的。

陌生人交往理论揭示了一个秘密:人类内心深处其实是追求一种对等交换的。我告诉了你一点信息,你也得告诉我。否则,咱们就停止这种披露。你我也不可能成为熟人。

而一句“在吗”其实试图进行一种交换:我披露了一个信息:我在线。你也得来一次披露。如果没有得到这种回馈,我将无法继续深入和你交谈。

在在线聊天这种情景下,我个人倒是对“在吗”没什么太大的不满。但我对对方对自己的披露不够,倒是有很多不满。

微信通讯录上我存在不少人,压根就不知道ta是谁。或者,ta用一个很宽泛的信息来描述自己。比如说,我是一个媒体人,或者说,我是你粉丝。ID又显然是一个昵称。

我发现我身边也有人对这种状态不满,通常在清理通讯录时,这类人是第一选择。

最让人不满的事情是:在我对身份几乎不了解的情况下,对方直奔主题开始咨询问题。这违背了陌生人交往理论法则因为我是以魏武挥实名存在于微信中的。

那么,在在线聊天中,以这样一种方式开启对话,会不会得到大家的赞同呢:

发一个红包。

金额嘛……一分钱会不会被对方拉黑啊?

微信搜索“IT之家”关注抢6s大礼!下载IT之家客户端(戳这里)也可参与评论抽楼层大奖!

上一篇:谷歌遭快递司机集体诉讼:加班不给钱,还拖欠薪水

本文地址:IT新观察 >> http://www.9xz.net/it/xinguancha/66881.html

下一篇:多图揭秘:12306内部是啥样?

  • 打印
推荐阅读
热门专题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