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10-30 12:02:49 来源: 复制分享
“移动偷跑流量有证据了”,10月29日上午,微博曝出一名中国移动用户晒流量统计数据,指其在境外使用国外手机卡时仍有超过1G的中国移动流量偷跑,消息发布后引发轩然大波,不少网友气愤表示也曾遇到被多计流量的情况。随后却有通信专家指出这其实是“乌龙”事件,该用户使用的第三方流量统计软件,记录的是在其手机上被消耗的全部流量,包括由国内和国外手机卡所产生的两个部分,中国移动同时向笔者证实,该用户在境外使用国内手机卡产生的流量共计22.09MB,不存在“被偷跑”1G多的说法,中国移动也并未多扣费用。
用户晒流量统计称身在国外还被中国移动“偷流量”
上午10点半左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官方微博引述@机智猫官微消息,称自三大运营商宣布流量当月不清零后,大量网友发现流量消耗更快,质疑存在流量“偷跑”情况却苦于无法证实,而网友@我是马甲马老师通过微博曝光证据,“此网友本月9-20日在国外,且取下SIM卡并未使用,仍‘被消费’了数百MB流量。”
▲@我是马甲马老师晒出的手机流量统计软件截图
这样一条微博发布后,立即引起广泛关注,截至晚间7点,转发次数和评论量均超1.5万。由@我是马甲马老师发布于10月26日晚的原始微博也成为热门话题,“你们玩不起就别玩了,也别说什么流量用不完累计到下个月,那点钱我也无所谓,但是偷流量之前你们是不是得查查啊,我9号到20号都不在国内,你们偷的时候能不能别找一个经常出国的人偷?”她写道。
@我是马甲马老师晒出的手机流量统计软件截图显示,从10月10日到10月19日,除10日84.6MB、11日94.8MB和13日26.9MB之外,其他日期每天消耗的流量数均在100MB以上,10天共计超过1G。在对@北京移动10086热线的回复中,她说“我出国会把手机卡拿下来换当地的卡,你就告诉我你怎么偷的就行了”。笔者发现,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我是马甲马老师上述微博的评论区中,网友对中国移动的谴责声占大多数,其中还有人表示自己也是“受害者”,曾被多计流量、多扣费。
通讯专家:这是“乌龙”用户误把国外卡产生的流量算在国内卡上
然而事件发酵至下午,有至少两名通信专家指出@我是马甲马老师的“声讨”其实是摆了“乌龙”,因为她使用第三方流量统计软件,记录的是其实是自己手机上被消耗的全部流量,包括由国内和国外手机卡所产生的两个部分。
科学松鼠会会员@奥卡姆剃刀解释,拔出国内手机卡换上国外SIM卡后仍用第三方软件测流量,不能得出中国移动“偷跑”流量的结论。
中国通信业观察家项立刚介绍,使用第三方流量统计软件,记录的是手机上被消耗的全部流量,包括由国内和国外手机卡所产生的两个部分。
而后@我是马甲马老师又贴出一张在中国移动官方软件上查出的账单,账单显示10月1日至29日,她使用的数据总流量为488M248KB,其中免费流量402M,收费流量85M,数据流量费用57元。下方显示的10月10日“上网详单”还显示,当天她的通讯地点是在西班牙,笔者计算该页9条流量记录综合约10M。
▲@我是马甲马老师贴出在中国移动官方软件所查上网流量账单
对于上述账单,某高校通信专业副教授、科学松鼠会会员@奥卡姆剃刀解释,“通讯地点在西班牙,说明她是用国内手机卡在境外联过网,中国移动才能监测到,可能10号再次使用国内卡后才换的国外卡,开始用国外卡上网”。中国通信业观察家项立刚也赞同这一分析,“她看流量时,用的不是北京移动的客户端,而是360安全卫士,这个第三方软件只是读手机有没用3G/4G上网,至于是移动网还是西班牙网不管,无论用哪家卡都记录,但她想当然的以为全是移动的流量。”为了让网友一目了然地看出区别,项立刚还在微博中贴出北京移动客户端的流量统计界面截图。
两位专家“科普”之后,一些网友恍然大悟。但截至发稿,@我是马甲马老师对笔者的提问尚无任何回应,在一条更新微博中,她表示“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我就是实在不理解这怎么造成的”,并称“人家移动也是给我打电话了表示在查,再等等呗”。
中国移动:不存在流量“偷跑”1G及多扣费用情况
随后笔者获悉,中国移动在征得@我是马甲马老师授权后已核查账单,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核查结果显示,该用户在10月9日、20日分别使用87.58MB、86.63MB国内流量,在10月10日、和19日分别使用12.17MB、9.92MB国际流量,除此4次记录之外,她所述出国期间的其他时段中,中国移动手机卡没有再产生任何数据流量,不存在流量“偷跑”1G以及多扣费用。“反过来想,如果用国内通信运营商手机卡在境外上网的资费计算,这名用户可能在回国前就已经产生很多费用,甚至停机了”,该人士说。
此外,笔者注意到,中国移动客服10086官方微博曾于下午转发项立刚的解释微博时配文称“小移从事服务行业,受点委屈也是正常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是有句话吗,客户虐我千百遍,我待客户如初恋……”而早在上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官方微博曾发布两条消息,一则介绍手机流量计算单位和听歌、看视频的通常消耗量,一则声明中国移动计费系统有严格检查校验机制,精确可信,并有“计费误差,双倍返还”政策。
现在,经验证此事乃是一起乌龙事件,该网友已致歉造成困扰。
微信搜索“IT之家”关注抢6s大礼!下载IT之家客户端(戳这里)也可参与评论抽楼层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