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10-30 00:02:42 来源: 复制分享
他长居于山西阳泉。曾经,白天他是山西娘子关发电厂的一名工程师,晚上他在科幻世界里徜徉,笔端滑落之处是几亿光年外的日月星辰……
他就是刘慈欣,连续12次获中国科幻文学创作最高奖“银河奖”。他的科幻小说《三体》荣获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故事奖,成为首位斩获世界科幻文坛最高奖的亚洲人,开启了中国的“科幻元年”。
谈作品:《三体》让中国文化获得“存在感”
“《三体》获得美国科幻文学最高奖,不能仅从作品本身去解读,它背后是中国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让中国文化在国际上有了更多‘存在感’。”刘慈欣说,只有国力繁荣、民族复兴的国家,才能为优秀科幻文学培育肥沃的创作土壤。
刘慈欣认为,《三体》获奖后最明显的效应是,中国科幻文学真正走进西方。“以前中国文化走出去,主要靠介绍我国古老历史和田园风光。《三体》首次向西方彰显新一代中国人对未来和宇宙的向往。”
刘慈欣的作品构思宏大,善于将极端的空灵和厚重的现实相结合。英文版《三体》去年在美国出版后,掀起了中国科幻热。难怪《纽约时报》评论认为,《三体》系列可能改变美国科幻小说迷的口味。
谈自己:“我会一直写下去”
与大家想象中科幻作家应该居住在大都市、接触最前沿的现代科学技术不同,很多中国有影响力的科幻作家都偏安一隅:刘慈欣,山西娘子关;王晋康,河南南阳;何宏伟,四川自贡……
“科幻作家要保持对科学神秘感的探究和想象力的发挥。”在刘慈欣看来,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本身就很现代、时尚,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科幻感容易磨灭。“恰恰生活在偏僻环境、又了解现代科学的人,才能对科学充满敏锐的想象思维。”
与《三体》获奖带给国人巨大的震动相比,刘慈欣给人的感觉是低调睿智、谦和朴实。当记者问他获奖后生活有什么变化时,他答道“影响不大,因为我周围的人对‘雨果奖’并不太在意。”
对未来的创作计划,刘慈欣透露他的下一部作品会尽量选择和《三体》不一样的故事和题材。“按照经济规律来说,《三体》畅销书至少可以写十部,后面写得多烂都能赚钱。但《三体》已消耗我很多知识积累,精品创作一直是我的创作理念。我会一直写下去。”
谈未来:中国科幻文学路在何方?
《三体》带火了科幻题材,也提振了国人对本土科幻作品的信心。但对于《三体》获奖是否会推动中国科幻文学创作这一问题,刘慈欣持谨慎态度:“欣喜之余必须冷静。对国内的科幻文学来说,它的推动效果依然有限,因为国内科幻文学长期以来较为低迷,仅凭某部作品获奖并不足以在短期内改变这种局面。”
刘慈欣无奈地说,如今的中国科幻文学依然处于边缘化的状态,不会因为此次获奖而有根本改变。就在媒体聚焦《三体》获奖、热议中国科幻未来的时候,创刊近20年、中国仅存的两大科幻杂志之一的《新科幻》悄悄倒闭了。
“目前国内科幻作家队伍很不稳定。作者涌现很多、又离开很多。”刘慈欣认为,现在短篇科幻小说只有《科幻世界》一个杂志能够发表,一般稿费千字150元。而长篇科幻小说连能否发表都是难题,即便发表也就卖个几千到一万册,出版社还要扣版税。“靠写科幻小说养家糊口并不现实。为了生存,年轻科幻作者只能从事其他行业。”
“中国科幻文学还属于小众文学,我国缺少高质量的作品和有影响力的作家。”刘慈欣认为,中国科幻文学要想真正繁荣起来,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在只是起点。
微信搜索“IT之家”关注抢6s大礼!下载IT之家客户端(戳这里)也可参与评论抽楼层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