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10-26 15:02:08 来源: 复制分享
近些年,互联网极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对于公益慈善来说,网络慈善的威力更是巨大,仅腾讯公益筹款平台在2009年推出的核心产品“腾讯月捐”,截至2014年10月,捐款总额已超过2.24亿元。而在此形势下,有些人为了达到个人目的也不惜透支公众的信任和爱心,骗捐诈捐行为时有发生。
近日,安徽利辛女子李娟因“见义勇为救小女孩”被恶犬咬成重伤一事持续在网络发酵,爱心款超过80万元。然而记者调查发现,与所谓“见义勇为”情节形成逆转的是,李娟并非在回家路上受伤,而是在男友张宏宇的养狗场内被狗咬伤。在南京的医院里,张宏宇也承认自己撒了谎,尽管他表示所有善款将用于女友治疗,但事情没有这么简单,其因涉嫌诈骗罪目前已被刑拘,捐款账户已冻结。
为犬所伤,其事可悯,然而炮制虚假的见义勇为故事骗捐,以致涉嫌犯罪,则令人遗憾。目的的良善并不能抵消手段的欺骗性。在这起个案中,新闻媒体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当事人打了很多求助电话都没有得到救助,当他编造了“救女童”的情节后,终于被地方媒体关注,进而引发连锁反应。相关新闻媒体在无法交叉核实信息的孤证情况下,仍在报道中强调“见义勇为救女童”甚至启动“寻找被救女童”的报道,专业素养不足,也丧失了应有的职业操守。
这几年由于“扶老人被讹”事件层出不穷,真与假、善与恶的辨识越来越困难,陌生人之间的信任危机愈演愈烈,骗捐行为无疑将加剧这种信任危机。献爱心本来是很真率的行为,如今却平添了几许疑虑。是不明就里地行善还是甘愿受骗也要行善?对很多人来说,这不仅仅是一次捐款,还是一次智商大比拼,难免让一部分爱心人士选择退却。而不得不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辨别真伪,更是增加了慈善的工作成本,一定程度上也会拖累慈善的工作效率。
互联网正在深度改变着慈善公益,这是时代的进步,然而也要防止网络慈善这匹野马跑偏,应该给它栓上法治和监督的缰绳。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尚未提及个人的网络募捐,这方面的法律空白有待填补。此外,我国首部慈善法草案将在近期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希望对于骗捐和个人网络募捐等行为也能有严谨的法律规制。如今网络慈善已有一种成功模式,由互联网公司打造专业的公益平台,慈善基金会借助平台展现项目及募资。在制度层面,个人募捐可否嫁接到上述经过认证的慈善的系统,以适当提高它的透明化、可信度和专业性,也值得慈善工作者进一步探索。
在法治保障和制度创新的基础上,我们还应当建立政府监督、行业自律和社会和媒体监督的多元化监督机制。张宏宇骗捐事件从发酵到谎言被揭穿,全程都有着媒体的身影,这表明媒体报道与监督的重要性,更凸显了专业、职业素养的重要性。我们希望在社会各界的多方努力下,弱者得到救助的道路能够更平坦一点,骗捐在机制上能够被有效地遏制,而对求助者来说,也要认识到网络骗捐的严重性。
微信搜索“IT之家”关注抢6s大礼!下载IT之家客户端(戳这里)也可参与评论抽楼层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