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10-22 12:05:36 来源: 复制分享
原标题《适当做些“互联网-”,让自己慢下来》,IT之家编辑酌情修改。
出现线上线下性格“分裂”的,绝非只有学生。在互联网时代,人们被紧紧“网”住,尽管绝大多数信息毫无用处,但许多人仍旧乐在其中且不能自拔,总有刷不完的屏、点不完的赞。因沉迷于手机引发的社会、家庭矛盾,常不绝于耳。
最近,美国摄影师Eric Pickersgill的一组摄影作品“Removed”在网上异常火爆:原本很日常的生活场景,当摄影师把手机和所有电子设备都从照片中“P”掉后,照片中的那些人立马像失去了灵魂的幽灵。而在更早些时候,有媒体也曾报道:一位盼着儿女回家看看的“空巢老人”发觉,回到家里的儿女们整天只顾玩自己的手机,顿时火冒三丈。此事也曾引发舆论的高度关注和热烈讨论,但在互联网势不可挡的今天,许多热点只是层出不穷的热点的“炮灰”,几乎无法改变人们对互联网的依赖。
当互联网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紧密时,只要关上电脑、放下手机后稍加沉思不难发现,我们的许多时间已被互联网“夺”走。在互联网给我们带来快捷方便的同时,我们比过去更忙更累更感觉没有时间。甚至,许多时候我们因为迷恋网络,原本懂得的礼仪与亲情交流也在不知不觉中淡化。
当互联网使我们生活加速,使我们变得更忙时,慢越来越像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奢侈品。挪威奥斯陆大学社会人类学系教授托马斯H埃里克森曾在《时间,快与慢》一书中指出,有时,“拖延是一种优雅,慢速是一种美德”。为印证慢生活的巨大魅力,埃里克森以“北欧四国”(芬兰、瑞典、挪威、丹麦)作为样本,极力推崇北欧人羡慕的小木屋其所处地理位置大都偏僻,有的还没有电视、电话和互联网。为了返璞归真,净化心灵,一些人入住小木屋后拒绝用电,甚至有人一进入小木屋后便摘下手表塞进抽屉,连时间一并抛到脑后……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让紧张的生活慢下来。
适当放慢生活的节奏,这其实也是生活品质的体现。慢,其实并不难,只需要我们适当做些“互联网”,即像埃里克森教授描述的小木屋现象那样,选择性地刻意“屏蔽”一下互联网,让自己偶尔远离虚拟的喧嚣,这既可以让我们紧张的神经得以松弛,还可以让我们“赢得时间”,得以享受同家人、朋友深入交流,以及深度社交带来的欢愉。
微信搜索“IT之家”关注抢6s大礼!下载IT之家客户端(戳这里)也可参与评论抽楼层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