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10-11 09:02:14 来源: 复制分享
不久前,Uber宣布正式入驻上海自贸区。有趣的是,这家新公司的名字叫上海雾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并没有用知名度更广的优步。而凭借着高达21亿元人民币的注册资本金额,“雾博”一跃成为了上海最大的互联网公司。此前,Uber一直在中国积极寻求合法化身份,但始终未果,并接连被广州、成都等多个地方政府处罚。
在这次正式入驻上海自贸区的同时,Uber在华业务也已全部迁移至中国境内的服务器上运行,公司加快本土化的意图十分明显。
从2014年2月正式开始在中国市场运营,如今,Uber已经进入上海、北京、成都等21个城市。未来一年,Uber将扩大运营版图,进入中国100个城市,并计划推出更多基于本土创新的出行产品。
此前,Uber在中国市场针对司机端推出了“优步同行”,这是Uber首次在美国以外的市场发布新功能。据了解,“优步同行”是一个类似滴滴顺风车的产品,主要满足车主在上下班路上与同行乘客公益拼车的需求。
而Uber之所以加快推进本土化,无非是垂涎中国这个潜在规模达4205亿元的专车市场。
Uber创始人兼CEO Travis Kalanick曾多次表达过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今年5月,Kalanick在中国时的一次演讲中提到,“我到过很多城市,发现中国的市场和城市管理者非常关注自己城市的发展,这种关注程度超过我到过的任何地方,这让我感到非常乐观”。
一个月后,他在给投资者的一封信中表示,Uber在全球业务发展最快的10大城市中,有4个位于中国。Uber预计亚洲的市场将会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
不过,尽管Uber不遗余力地推动中国市场本土化战略,但要实现这一目标并不容易。一直以来,外企在国内否认发展都不太理想,之前谷歌、Ebay、雅虎纷纷折戟就是明证。Uber这次进驻上海自贸区,可以看出新一代外企为实现中国本土化做出的改变。Uber不像上一代外企那样在总部研发产品、各国分公司只负责销售,而是会把产品研发与运营全部下放到中国一线。
但是,这并不意味Uber在中国就能获得最后的成功,尤其是政策的限制还摆在面前。
在Uber宣布入驻上海自贸区的当天,上海市交委向滴滴快的发放了国内首个约租车网络平台经营资格证书,不过,这并不意味着网络专车在全国都已合法化。在成都,做Uber、滴滴司机仍属违法,被抓到最高将面对3万元的罚款。而成都已是Uber在全球范围内注册司机最多,也是Uber全球范围内每日平均订单完成量最多的城市。
事实上,政府在平衡各方面利益的压力下,不可能动出租车司机的饭碗。因此,政策限制在未来一段时间都会是Uber在中国无法摆脱的“紧箍咒”。
而除了政策,Uber在中国还面临着滴滴快的等竞争对手的挑战。Kalanick曾表示,“在中国,Uber最大的问题是滴滴快的,以及它背后的投资方腾讯、阿里巴巴”。
今年情人节,滴滴快的无预警合并,时至今日已发展成为集出租车、专车、快车、顺风车、代驾、巴士等业务为一体的“一站式”出行平台,占据了中国约90%市场份额。再加上滴滴快的背后还有腾讯、阿里做靠山,面对这样一个土生土长的“庞然大物”,Uber与其在中国市场的竞争无疑处于下风。
因此,进驻上海自贸区对于Uber而言,不过只是迈开中国本土化新旅程的“第一步”。
微信搜索“IT之家”关注抢6s大礼!下载IT之家客户端(戳这里)也可参与评论抽楼层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