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9-14 17:57:13 来源: 复制分享
大家熟悉的谷歌标志又“变脸”了。从9月1日开始,谷歌的标志换成了更为简约、活泼、流畅的字体,以一种平面的、无3D效果的形象出现,最大的变化在于蓝色的小“g”没有了,而是与整体的字体风格融为一体,更加具有现代感。Google副总裁、产品经理塔玛尔-约舒亚(Tamar Yehoshua)解释说,新标志将更加“简单、整洁、多彩、友好”,目的是为了适应未来如手机、车载屏幕等多终端的视觉感受。
塔玛尔-约舒亚坦诚地说:“这不是第一次,当然也不是最后一次。”实际上,谷歌的标志从1998年以来就一直在不停地“变脸”,从带有阴影的图标到如今更加简洁明快的图标。更为“恶搞”有趣的是,谷歌还由内到外发起了很多次谷歌涂鸦(Google Doodle)行动,将自己的“变脸”与各种纪念日结合起来。世界各地的设计师和网友们趁势纷纷献上了自己的设计图案,令整个谷歌标志演变为一种“恶搞”行为艺术。据称谷歌Doodle团队已为世界各地的Google首页创作了超过2000幅涂鸦作品,光2014年推出的就有400个,其中有将近100个动画的和20个交互式的Doodle。
所以,你确定这一次谷歌新的“变脸”不是“恶搞”吗?不管怎么样,还是来看看之前各种谷歌涂鸦当中,略带“恶搞”成分的有趣设计吧。
1、第一个涂鸦:火人节
早在1998年谷歌公司诞生之前,第一个Doodle就已经出现了。创始人拉里(Larry)和谢尔盖(Sergey)设计的这个涂鸦,是为了表示他们即将去参加在内华达沙漠里举办的火人节,于是图案中出现了高举双手的“火人”图案,巧妙地利用了圆润的“O”字母与人形的结合,另一个含义似乎也有表示创始人“外出”的意味。
看起来,这仅仅是一种图案的变化,但富含了一点点“恶搞”的意味,由此却成为今后各种Doodle(涂鸦)的开始。此后,在标志当中进行涂鸦的行为就一发不可收,并且每一个重大事件都能够与涂鸦联系在一起。
2、第一个交互性涂鸦:苹果牛顿定律
固定不变的涂鸦显然不如交互性那么生动。在2010年,第一枚交互性设计的谷歌Doodle出现了,而这正是为了纪念物理学先锋艾萨克-牛顿的367年诞辰而创作的。众所周知,牛顿从苹果落地中悟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涂鸦风格被一个个苹果所点缀。点击图案中的苹果,苹果就会依照万有引力而落地。此后,各种具有互动性的涂鸦带来了更多有趣甚至“恶搞”的设计。
3、恶搞的游戏涂鸦:“吃豆人”游戏涂鸦
涂鸦少不了与游戏挂钩。2010年5月,人们打开某些特定的谷歌页面,竟然发现是一个游戏迷宫!难道首页被“黑”了吗?事实上,这是“吃豆人”涂鸦的全新交互式设计,一共有超过250道关卡。6个字母组成回廊似的迷宫画面,按动方位键,黄色的圆圈符号可以行走,在红、黄、蓝、绿的鬼面符号在迷宫中穿梭,可以吞吃迷宫路径上的小黄豆。这足以让很多网民在游戏中恣情不已。
4、HTML5音乐合成器:纪念电子音乐之父
如今的微信开始流行带有声音、动画的HTML5格式,可以感受多姿多彩的多媒体设计。而HTML5早在2012年就被谷歌涂鸦所运用,变成一个音乐合成器应用,可以轻松弹奏、录音以及播放,让用户可以自己创作各种各样的电子音乐。做起来还不容易呢,据说花费了5个工程师超过4个月才完成。而目的则是为了纪念电子音乐先锋、合成器之父罗伯特-穆格78周年诞辰。不知道穆格看到之后有何感想。
5、中国元素:孙悟空大闹天宫
各种涂鸦也没有忽略中国元素。2012年1月,为纪念中国动画创始人万籁鸣、万古蟾兄弟112周年诞辰,Google推出了“大闹天宫”的动画,孙悟空、蟠桃、风火轮、带尾巴的庙宇、如意金箍棒等元素,与标志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引起了很多中国用户的共鸣。
此后,中国元素中还添加了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风格,但始终没有“大闹天宫”给人们的印象深刻。
6、公益记录:世界地球日之花
在2012年世界地球日这一天,试图从涂鸦中找到新鲜灵感的人们,种上了Google字母形状的花朵,每5分钟拍一次照,连续两个星期,记录了它们从发芽、生长到开放的全过程,然后通过剪辑为用户们呈现了一个独特的涂鸦录像片段。希望借此表达世界之花、爱护地球的公益理念,而从另外一个角度也开创了真实纪录片式的涂鸦技巧。
纪录片式的涂鸦录像还逐渐演变为视频版,有万圣节的南瓜恶搞视频,以及为了纪念喜剧演员查理-卓别林(Charlie Chaplin)诞辰122周年的真人视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