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8-20 09:02:09 来源: 复制分享
微信、微博、QQ等网络社交软件的普及极大改变了现代人的交往方式。人们可以在屏幕上进行即时聊天、在网络社区交友、还能选择性地向他人公开个人生活。然而,在享用着科技发展便利的同时,社交软件的使用者们也体验着焦虑和困惑。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2000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1.5%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经常使用网络社交软件,21.3%的受访者坦言会随时随地刷屏,62.8%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对网络社交的依赖程度比较强,48.7%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在网上漫无目的“闲逛”属于无效社交。
受访者中,00后占1.0%,90后占27.8%,80后占45.2%,70后占18.9%,60后及以上占7.2%。
62.8%受访者对网络社交的依赖程度较强
“早上睁开眼睛第一件事就是找手机。先看看有没有留言,再刷刷微信朋友圈和微博热门话题,顺手点几个赞。平时每发出去一条状态,我都要花时间关注点赞和评论的情况。如果那条状态表达了我的观点,或者是精心编辑过的,我更会特别留意。”对中国人民大学的大三学生秦雯来说,频繁刷新社交软件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调查显示,62.8%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对网络社交的依赖程度较强,其中15.8%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对网络社交的依赖程度非常强。
调查发现,受访者使用社交软件的目的包括:维系社交关系(63.2%),打发时间(46.5%),关注资讯、获取知识信息(44.8%),记录和分享自己的生活(42.3%),跟上热门话题(30.0%),塑造个人形象(17.4%),工作需要(10.7%)等。
广州心理咨询中心主任、武汉大学现代心理学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韦志中指出,社交本身是人的一种社会心理需求,人们通过社交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依附感、归属感。在网络环境下,人们伪装自己、规避风险的可能性更大,因此更可能产生自主、主导的感觉。总的来看,安全感、归属感越低的人越会依赖网络社交。
“如果互联网上都是高质量的、高度定制化的东西,那多花时间在网络社交上无可厚非。但问题是,现在的网络充斥着无聊、虚假、浮夸的东西,它们抓取你的注意力,但却不带给你实质的收获。”沈宇哲是传播学方向的硕士生,他认为,社交媒体的出现一方面提高了社交的便利性,另一方面增加了“无效社交”。
在网友心目中,什么样的社交算是“无效”的呢?调查显示,“无效”网络社交的表现有:漫无目的在网上“闲逛”(48.7%);不停关注自己或他人的状态得到多少个“赞”(45.8%);翻看好友的状态,但仅限于“已阅”却无实质收获(42.6%);自己没有参与的群聊,还是要点开看看记录(35.2%);获得的资讯质量低或毫无价值(31.0%);处理骚扰或垃圾信息(27.4%)等。
无效社交为何增多?59.7%的受访者认为应归咎于人们在网上的“围观”时间变多、真正交往变少,45.9%的受访者表示问题出在网络信息量大而个人处理能力有限,45.1%的受访者则指出,社交媒介的推送消息会让人频繁被吸引,造成时间浪费。
“人们都有猎奇心,而网络让‘围观’变得非常方便。”秦雯举例道,“微博上不是常出现‘观光团’吗?譬如,微博上爆出了某个明星的丑闻,‘观光团’就会先去‘问候’一下当事人,再去‘看望’一下事件相关者,最后‘关心’一下他们的亲朋好友。这一切都非常方便,你只用不断点击链接就可以了。但事实可能是,你本来只想关注一个人,最后却‘问候’了几十个人,围观的规模就是被这样一级、一级触发出来的。”
而在沈宇哲看来,人们的“无效”社交常常是被迫为之的。“如果你不刷朋友圈、不刷微博,那就可能失去和别人的谈资、错过一些资源。有时候,你明明知道用自己宝贵的时间去处理那些可有可无的杂事、看一大堆鸡零狗碎的东西是在浪费生命,但你还是不得已做了,因为你不想掉队”。
65.2%受访者建议使用社交媒介时注意合理安排时间
韦志中认为,“无效”社交的存在,与人们空虚、无聊的心理有关。“虚拟社交中那些表象化的东西,如点赞数、关注人数,它们带来的满足感,就像毛毛雨,仅能给人带来短暂的湿润,却无法真正滋润心田。当你越是追求毛毛雨,心底就越是干旱、越是空虚,于是形成恶性循环,其结果就是人们不再注重与他人的深度关系”。
面对“无效”网络社交,如何应对?调查显示,50.9%的受访者表示自己会主动少用网络社交软件,36.4%的受访者表示会借助外力约束自己,33.8%的受访者选择顺其自然,另外,还有19.2%的人选择关闭账号。
沈宇哲认为,理性的人在作判断时总要讲究优劣或说效用。“比如,当我评价网络社交的效用时,我可能会看它的绝对效用,也就是我实际收获了什么。我也可以看它的相对效用,也就是网络社交的机会成本与做其他事情相比,我把时间花在网络社交上是不是划算”。
韦志中建议,减轻对网络社交的依赖和“无效”社交,关键要走入现实,培养起稳固、亲密的人际关系。第一,不要舍近求远,试着先改善自己身边的关系,比如和父母的关系、和子女的关系,这样会逐渐发现自己身边就有着许多好风景。第二,有选择地加强关系的深度。“人的社交容量是有限的,我们应先判断谁是我们喜欢的人、谁是值得我们喜欢的人,然后用心投入、与他们真诚相待。这样一来,我们就能慢慢提高现实中人际关系的质量、充实自己的心灵而不会浪费时间到网上游荡,也会减少受伤害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