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8-12 15:02:04 来源: 复制分享
在前天阿里突然宣布以283亿元投资苏宁、并成为后者第二大股东后,京东的股价在两天内已经跌掉了10%以上,市值蒸发40亿美元以上。这还是在几天前京东宣布43亿元投资永辉超市的情况下发生的。目前京东的股价已经只相当于去年年中时的水平。
投资者的担心并非没有道理:苏宁的核心业务在3C和大家电领域,而目前这部分仍然占京东交易额的半壁江山,而且两家公司在该领域的体量相当;京东相比阿里巴巴的优势是其自建的遍布全国的物流体系,但苏宁在这个方面的资源也并不比京东差。
如果说目前为止苏宁在在线零售的角逐中暂时处于下风,那是因为它对互联网的应用不如京东和阿里巴巴到位,它在灵活性方面似乎也不如后两者,这让它无法建立有竞争力的用户入口地位,不过得到阿里相助,该公司很可能会在核心的3C和大家电领域发起更惨烈的价格战,从而创造机会重新复制京东在崛起的过程中曾经依赖的模式。
这样一来,京东将遭受巨大压力,虽然该公司从几年前就开始拓展3C与大家电领域之外的业务,比如服装和日用百货,但这些一直是阿里巴巴的优势,随之而来,京东就有可能面临糟糕的局面盈利状况更加恶化、核心市场份额下滑,继而用于新业务拓展的资源也会减少。
截至6月底,京东的现金、现金等价物和短期投资只有40多亿美元,几天前还用掉了相当比例投资永辉,而阿里对苏宁的投资就超过了40亿美元,虽然可能只有一半可以用于苏宁,但这也已经是相当可观的一笔资本。
考虑到尹生在《京东的麻烦:成长的烦恼or中年危机?》中提到的不利局面,即随着平台规模占比的增加导致的用户体验下降,稍有不慎,刘强东通往“下一个马云”的传奇之旅就可能戛然而止,这是互联网的特点:用户的态度转变可能会让一家拥有数亿用户的公司迅速走向衰落。而目前的局面下京东面临类似风险的概率在增加,特别是当它的业务越来越繁杂时。
目前京东可能比过去任何时候都需要保持清醒,这样才能抓住问题的关键,比如如果仅仅在3C和大家电这一主阵地御敌可能会严重不够,对于一家目前已经达到每年数千亿元交易额规模的小巨头而言,还必须在“敌人”的心脏地带占据要地,而时尚快销领域也许就是这样的要地。
该领域是阿里巴巴的护城河,但问题是,该业务与京东传统的3C与大家电业务存在很大差异,这时投资和收购就是不错的选择,而时尚特卖网站唯品会也许是最好不过的选择。
过去四个季度,唯品会的营收为51亿美元,除了最近这个季度外,其他三个季度增长率都在100%以上,该网站上个季度的活跃用户数和履约订单量分别为1420万和4490万。相比而言,京东的营收为236亿美元,增长都在60%以上,季度活跃用户数和履约订单量分别为1.18亿和3.056亿。
目前京东的市值为383亿美元,而唯品会为105亿美元,唯品会的市销率和单用户价值都要比京东高不少,但考虑到唯品会更高的增长率,以及高得多的毛利率(25%对京东的10%),短期看不算太离谱。
但更为重要的是,唯品会在时尚快销领域的规模和经验,有助于京东迅速在该领域站稳脚跟,而京东的物流能力也与唯品会构成互补,目前后者主要依赖第三方送货,履约成本占营收的比例为9.1%,远高于京东,另外京东的活跃用户规模8.3倍于唯品会,将提供更多的交叉销售机会。
而从唯品会方面来看,相比阿里巴巴,京东可能更具有互补性,考虑到京东的大股东腾讯在中国基层社会中的广泛影响力,可能还会提供更多的合作空间。另外,通过和京东合作,还可能帮助唯品会赢得在时尚快销领域深耕的资本为了在未来的竞争中获得持续有利的地位,一家电商必须建立有竞争力的供应链能力,而在这方面仅靠细分业务可能无法和那些综合巨头竞争。
考虑到现金、独立性和合作目的等因素,采用58同城和赶集的模式也许是不错的选择。而如果京东同时还能加深和巩固与永辉超市的合作,后者在生鲜和日用百货领域处于领导地位(特别是生鲜),京东目前的不利局面就可能会得到极大缓解甚至扭转。
不过实现后者的难度可能也不小,虽然入股已经开了个不错的局,因为永辉去年刚刚引入了牛奶国际,股东之间的关系可能是个麻烦,但换个角度,如果京东能顺带和牛奶国际达成某种合作,将会成为意外惊喜。
但在京东采取有效措施扭转局势之前,其股价可能会暂时承受较大压力:新的变局可能使京东的增长放缓,并增加在未来面临的不确定性。
在之前的专栏文章中,尹生认为京东的合理市值变动区间是400~500亿美元,但当时假设的未来几年年营收增长率为50%以上,而新的竞争可能将增长率压低。加上新增风险因素,可能将原来的区间下调20%左右是个谨慎的选择,给予320~400亿美元的新合理市值变动区间。
不过,也存在反应过度的风险,当苏宁并非集中力量于数码与大家电业务,以及拆分物流体系为阿里提供服务时,就属于这种情况。一旦这种情况发生,京东的估值会很快得到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