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6-16 18:02:07 来源: 复制分享
6月16日,美国《纽约客》杂志网络版今天撰文称,iPhone与安卓虽然表面看来存在很大差异,但从本质来看,双方的目标完全一致。所以,尽管苹果不断抨击谷歌的隐私问题,但该公司最终也有可能采取与谷歌相同的做法。
过去两周,苹果和谷歌高管相继站上了旧金山莫斯康展览中心的舞台,为员工和开发者打气鼓劲,向各大媒体展开宣传。令我震惊的是,这两家公司的会议是如此的相似。
舞台上的演讲者均为各自的第二代领导者:苹果CEO蒂姆库克(Tim Cook)是已故苹果联合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SteveJobs)钦点的继承人;谷歌的桑达尔皮查伊(Sundar Pichai)也被谷歌联合创始人兼CEO拉里佩奇(LarryPage)加冕为“王储”。
两家公司的主题演讲都很生动有趣,但也都令人尴尬。对于苹果这样一家一向以完美的发布会著称的公司而言,AppleMusic尤其令人难堪,它漫无目的,杂乱无章,毫不炫酷。谷歌的主题演讲也有很多适合打个小盹的时刻,他们发布了很多虚无缥缈的“雾件”(译注:在开发完成前就开始作宣传的产品)。
这两场活动持续的时间都很长,但在探讨技术细节时却都一带而过。要知道,这可是开发者大会,所有技术细节非常重要。
诚然,谷歌与苹果的生态系统看起来存在些许差异,但他们的目的却基本相同。对这两家公司来说,移动领域的创新本质就是在功能的丰富程度上与对手比肩。有时,我感觉苹果与谷歌之间的关系就像维塔利克里琴科(VitaliKlitshcko)和弗拉基米尔克里琴科(WladimirKlitshcko)过去10年间,这对乌克兰兄弟让重量级拳击比赛变成了一件无聊的事情,感觉就像他们的家庭内部事务一样。
事实上,这两家公司的产品名称也都惊人一致:Apple Pay,Android Pay;Apple Photos、GooglePhotos;苹果钱包,谷歌钱包。谷歌发布了Weave和Brillo等物联网项目,苹果也以HomeKit作为回应。Android进入汽车中控系统,苹果也不甘落后。在I/O大会上,谷歌宣布了以应用为中心的搜索和无需打开应用即可获取重要信息的无形界面。还对GoogleNow进行了改进。苹果也发布了改版后Siri。该公司还发布了“ProactiveAssistant”功能。谷歌则推出了Photos应用,可以神奇地对图片进行归类,甚至利用语音命令搜索数以千计的图片。苹果同样改进了Photos应用你可以直接用Siri搜索图片。
这两家公司实在是太相似了他们简直就像当今时代的GlimmerTwins。但与任何一对双胞胎一样,只要你凑近来看,还是会逐渐发现一些差异。
本月早些时候,在非盈利民权和隐私保护机构EPIC组织的一次活动上,苹果CEO库克说:
“有一些最杰出的、最成功的硅谷公司,是通过吸引用户披露个人信息来做大业务的。他们不遗余力地挖掘你的所有信息,然后变现这些信息。我们认为这是不对的,苹果不想这么做。我们认为,用户应当自主控制自己的信息。你或许喜欢这些所谓的免费服务,但我们并不认为值得因此暴露你的电子邮件、搜索历史甚至家庭照片,而实际上,我们根本不知道他们究竟出于何种广告目的来挖掘和出售这些信息。我们相信,用户有朝一日将会认清此事的本质。”
由于谷歌几天前刚刚发布了GooglePhotos,所以库克的这番讲话显然是在向这家搜索巨头开火。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谷歌副总裁布拉德利霍洛维茨(BradleyHorowitz)也曾就谷歌是否会出于其他目的而挖掘用户的照片数据给出了如下回应:
“通过分析图片得到的信息不会用于这款产品之外的其他地方目前不会。但如果我认为可以利用这些数据为用户提供巨大价值,肯定会考虑这么做。例如,倘若GooglePhotos有可能知道我有一辆特斯拉,而特斯拉希望向我发出召回提醒,我们就会考虑提供这种服务,但会给予用户适当的控制权,并向用户披露这一信息。”
这两位高管的评论从整体上阐述了两家公司的意识形态,以及他们各自的业务模式。
对谷歌而言,该公司开发的全球第一大手机操作系统Android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谷歌希望借此让该公司旗下的各种服务深度融入我们的生活,尽可能搜集更多数据,然后打造智能的自动化体验。GoogleNow智能个人助手就是这种方法的集中体现。为了让这项服务能够正常运行,该公司需要将其搜集的各种数据发送到云端。或者更直接地说,谷歌必须将你的所有信息都传送到该公司数量庞大的服务器中。
倘若你给好友发送一条有关晚餐的短信,谷歌就会为你提供餐馆评论和自动导航。今后,它还有可能直接帮你预订餐厅,甚至呼叫无人驾驶汽车。你的行为重复度越高,算法越能自动了解你的意图。谷歌的模式具有一定的优势该公司的产品完全免费,你基本不用担心他们会倒闭。但免费并非没有代价,你仍然要放弃自己的数据、隐私以及一些控制权。有朝一日,谷歌希望通过这些体验赚钱,有可能投放广告,也有可能为你量身定制各种交易。
苹果的方法截然不同。对他们来说,未来的个性化服务可以通过设备上已经存储的信息来实现。当你要用iPhone搜索时,该公司最新推出的ProactiveAgent将很快在设备上的应用中找到内容,为你呈现出来。
试想,你已经在TripIt等应用中规划了旅行方案,通过联合航空订了航班,还预订了酒店。所有的旅行计划都会同步到你的日历中。但当你出发前往机场时还是会收到通知,系统可以根据交通状况为你推荐路线。当你到达时,你的手机还会展示你的登机牌。任何的航班延误信息也都会自动显示如来。倘若你想要在飞机上阅读某本杂志,手机或许会提前为你下载完毕。它可以逐步适应你的习惯,只要把耳机插到手机上,你就可以根据自己所在的位置收听系统推荐的音乐。
苹果的目标与谷歌并无不同,但对该公司而言,所有的个人数据都经过了匿名处理,而且都存储在用户的iPhone、iPad和AppleWatch上。“数据都在你的设备上,完全由你自己控制。”苹果软件工程副总裁说。这些信息并未关联AppleID或其他的苹果服务。苹果认定,它可以在本地设备上达到谷歌利用机器学习和云计算实现的效果。苹果可以根据你口袋里的手机向你推荐信息,谷歌则根据它所记录的所有行为数据向你推荐内容。
苹果并未详细披露它如何能在不全面搜集数据的情况下,实现这一目标,为用户打造更好的服务。但完全依赖手机的模式对苹果而言的确很有意义,至少目前如此毕竟,苹果的硬件水准无人可敌。苹果的设备厚度越来越薄,不仅质量一流,而且豪华感很强。
事实上,该公司在硬件的内在配置上取得的成功更加值得赞赏。我曾经专门撰文探讨过此事,苹果花费了数十亿美元开发了新技术,包括新的MacBook中采用的电池技术,以及AppleWatch采用的集成化芯片。通过自主设计芯片,苹果得以将指纹阅读器流畅地整合到设备中,使之更加私密。考虑到所有苹果设备的可用性和性能都始自芯片,自然可以想象苹果的下一代技术也将以芯片为出发点。
不过,人们还是禁不住发出疑问:苹果是否会坚守自己的隐私立场?作为一个愤世嫉俗者,我不认为苹果真的会关注这个问题。以往的经历表明,这并非该公司关心的核心问题。他们的重点一直都是硬件,而非软件。而随着软件逐步由数据、云计算和持续不断的连接来定义,他们也越发感到无所适从。谷歌秉承的是后互联网时代的意识形态,而苹果由于感到困惑而且面临一些威胁,所以只能利用隐私问题作为退守工具。
谷歌与苹果之间的斗争已经从设备、操作系统、应用,转向了“背景计算”这样一个全新的领域。所有人都变成了生产海量数据的工厂,唯一能展现数据价值的就是用户所处的背景。谷歌的方法是使用其云端的数十亿个数据点,然后与我们在谷歌服务中的个人使用方式进行匹配。苹果的方式则是在设备上汇总个人数据流,并不会试图拥有其中的任何数据。如果说谷歌是在打造基于个人背景信息的互联网,那么苹果的方式更像是在打造局域网。
表面看来,谷歌的模式似乎更好。理解背景的关键在于数据,而谷歌搜集的数据远多于苹果。苹果有手机,谷歌几乎拥有所有数据的入口。谷歌的模式或许缺乏一些人性化因素,但该公司却凭借精准和便利弥补了一些不足。苹果的模式可以吸引那些看重隐私的人。目前来看,这种说辞的确能与部分美国人和多数欧洲人产生共鸣,而在世界的其他地方,低价和便利才是真正重要的事情,所以,谷歌的模式显然更加明智。
有朝一日,当苹果高管登上莫斯康展览中心的舞台,承认自己也将像谷歌那样使用你的数据时,我不会感到意外。毕竟,这两家公司并没有本质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