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5-07 08:59:23 来源: 复制分享
贴身超车、随意变道、野蛮加塞,对于司机来说,这样的场景想必并不陌生。
成都女司机遭暴打的事件,让不文明的马路文化再度进入人们的视野。之前,网上流传着“中国式过马路”,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现在,“中国式开车”成了新的靶子。
对比国内外的马路文化,我们或许可以看出一些不一样。
詹姆斯巴拉迪坐轮椅游中国。
老外如何吐槽中国的马路文化?
此前,有网友总结过“中国式开车”的几大特征,包括夜间乱用远光灯、开车随便扔垃圾、占用非机动车道、变道不打转向灯、占对向车道往前挤、抢黄灯、随时随地停车和有事没事按喇叭等。
“他们可以把人行道作为超车道使用,如果能够快那么一点点的话,他们可以在环岛交叉路口逆向行驶。如果在高速公路上开过了出口,他们会直接开到路肩上,往后倒,然后立马右转下道。”《纽约客》记者何伟曾在他的书《寻路中国》里这样描述中国司机。
何伟并不是唯一一个吐槽过中国马路文化的老外。4月26日,坐轮椅来中国旅游的老外詹姆斯巴拉迪在英国广播公司网站(BBC)发表了一篇文章,介绍他在中国旅行的遭遇。他说,在北京、上海、西安、深圳等城市里,一个人坐着轮椅完成最基本的任务,就像在《饥饿游戏》里拼命一样艰难。
“司机开起车来完全不用手势或眼神尝试与行人接触,并且有意把视线转往别处。交通信号灯基本没有存在的意义,看起来也没人使用指示灯。”
一名老外把自行车横在自行车道,阻止一辆违章车辆通过。
不仅吐槽,老外们也在用行动捍卫马路文化。去年11月份,一名骑自行车的老外直接把自行车横在自行车道上,坚决阻止一辆违章小轿车从自行车道穿过。老外的执着引发了网友的点赞和热评,这条微博被转发过4万次。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官微@公安部打四黑除四害发问:面对不文明现象,你会像他这样勇敢站出来吗?
外国的马路文化是什么样的?
为何老外在中国的马路上会觉得“水土不服”?尽管老外也有“路怒症”,但文明的驾驶习惯是大多数西方国家的共识。
在美国,许多路口并没有设置红绿灯,只竖有一个标示“STOP”(中文:停)的圆牌。只要遇到“STOP”,不管白天还是夜晚,美国人都会老老实实地把车停下,确认安全后再出发。
为了提高道路利用效率,美国许多城市规定,道路最内侧的快行车道,乘员须达到两人方可驶入,高峰时段则要求三人以上。尽管这样的规定很容易投机取巧,但美国人也很少犯忌。美国“最牛”的车校车,一般通体黄色,如果它在路边停下来接送孩子,并打开了延长停靠的指示灯,它左面和后面的车辆都得停下来,直到马路上没有孩子时才能开动。
英国的马路上很少听到喇叭声,车辆遇见行人停车,遇见小狗小猫也得停车。开车并入主干道前,所有车辆都无条件停车,仔细留意两边车辆,确定绝对安全之后,才迅速通过。
韩国人从小受到的交通教育是,只看红绿灯,不用左右看车。因为所有人都遵守规则,小学生、老太太绿灯过马路,从来不担心会被车撞。
严格执法造就道路自觉
车辆给行人让行,在西方国家的理念里,是行人的权利。但这样的马路文化也依赖于严格的法治。
德国驾驶员一旦违章,不仅会被罚款和扣分,违章情况还会在网上公布,今后驾车、购车和享受相关社会福利都会因此受到影响。
日本车辆在高速路上违章停车会被扣2分,罚款合计400到3000元人民币,超速40公里以上,还可能面临6个月以下的监禁,应急车道更是不能占用。
最近,一段用行车记录仪录下的小短片在社交网络流传。短片由国外众多片段组成,记录了各种各样的马路文化。司机停车等待红绿灯、礼让行人,搀扶老奶奶、孩子过马路,等小动物过马路,帮前车擦去车灯上的积雪……种种文明行为都让网友不禁感慨,“其实,文明只是慢一点,再慢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