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4-17 10:04:18 来源: 复制分享
细心的人会发现,在“苹果”产品的背后,印了这样一行英文“Designed by Apple in California Assembled in China”。翻译过来就是“加利福尼亚苹果公司设计,中国组装”。按说这只是一个客观表述,没有特别涵义。但是,对于谋求转型发展、怀揣创新型国家梦想的中国来说,这行字值得我们深思。
事实上,众多跨国品牌在中国都有生产基地,不过一般只是标注“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像“苹果”这样在产品上强调在本国设计的很少。这样的做法当然是企业行为,没什么好去挑理儿。不过,这行字儿对于我们来说,应该也是个提醒:中国再也不能仅仅满足于“组装”了。
这些年来,特别是中央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以来,我们在科技创新方面的进步非常显著,创新产品层出不穷。一项项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不断刷新“中国创造”的精度、高度、深度,成为一个个响亮的“中国品牌”。
但从总体上说,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强,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明显差距,特别是企业自主创新方面,具有重大影响的科技产品还不是很多,与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地位还不相称。我们渴望出现更多像华为、中兴、联想、阿里巴巴这样具有国际影响的创新型企业,希望中国品牌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越来越大。尤其是,我们能否出几个像比尔盖茨、乔布斯这样具有“颠覆性影响”的创新型人才?
中国人从来不缺乏创新创造的基因,创新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禀赋,我们完全有理由树立“创新自信”。如果说,上一次工业革命我们落在了西方发达国家后面很远,那么,面对以网络和数字技术为标志的信息技术发展,我们迎来了赶超发达国家的难得机遇,不说别的,我国拥有近14亿人口,网民数量6.5亿,手机网民近5.6亿,这样的规模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比拟,他们的消费需求是拉动创新创业的巨大牵引力,规模超大的人才群体更是创新创造无与伦比的重要资源。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双目标”不仅包括保持中高速增长,还包括迈向中高端水平。我国的经济处在爬坡过坎的重要关口。这个阶段,我们也许不用像以前那样为了追求某个数字紧赶慢赶了,但“松一口气”的想法是没有出路的。今天的新情况,恰恰更需要我们有所作为。如何作为?就是在创新驱动上下功夫,在转型发展上下功夫,不断提高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说白了,我们需要产生一些像苹果、微软这样对转型升级具有牵引作用的创新型企业。
如果说过去的这些年,我们成为“世界工厂”是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那么未来的五年、十年、二十年,我们肯定不能再沾沾自喜于“世界工厂”,也不能一直被贴上“中国组装”的标签,长期处在产业链的末端。
期待着越来越多“中国设计”的产品不断涌现并享誉国际。这行字,未必印在每个产品上,但应刻在每个中国企业家甚至每个中国人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