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下载 —— 安全下载、无毒手机软件、绿色软件官方下载网站最近更新|下载排行|热门标签|收藏本站

您现在的位置是:就下载 > IT资讯 > 科技极客 > 关于OpenStack的一场大辩论

关于OpenStack的一场大辩论

时间:2015-05-29 18:01:09 来源: 复制分享

OpenStack领域最热门厂商之一Nebula的关张,一下子将这样一个问题摆上了桌面:OpenStack究竟是一个能让数据中心发生革命的强大平台呢?还是一个没用的哑弹?

一个多月前,一则消息震动了整个OpenStack社区。Nebula,这家要算是OpenStack这个最重要的IT技术的早期阶段最热门的厂商之一,突然宣布关张歇业了。

Nebula的消失立即引起了一场大辩论。与任何一种年轻的新兴技术一样,OpenStack的支持者和批评者们都纷纷跳了出来,开始争论或辩解这一事件是否预示着将会出现更严重的问题。

Nebula的问题究竟出在了哪里?观点不一。但大多数专家(厂商、合作伙伴、开发人员或分析师)似乎比较倾向于如下三种解释:

1、Nebula独特的商业模式有问题,此外不存在其他问题。

2、各大软件巨头纷纷加入开源项目,直接威胁到了独立厂商和新创企业的生存。

3、OpenStack的组织架构和技术本身存在的系统性缺陷,抑制了大范围的企业采用。

一方面,业内人士在争论这些假设正确与否,另一方面,OpenStack这个在2010年的OSCON开源大会上启动的云构建框架则在迅速地影响着整个行业。根据451咨询公司的市场调研报告,无论是托管OpenStack服务还是特许产品的销售,今年的增幅都在70%左右。

一些软件业巨头,如惠普、IBM、红帽和VMware在过去几年间已深深介入了这个开源项目,同时也不可逆转地改变了它的发行方式,也随之而改变了整个私有云[注]市场。

尽管有些开源人士还在抱怨这些厂商的加入,但这些著名品牌厂商却在千方百计地想要让商业社区、渠道和行业主流接纳它们,这已被认为是一种必然趋势。可以这么说,OpenStack这一开源解决方案正在破坏着专利的公有云[注]和私有云厂商的栖身之所。

OpenStack这趟列车滚滚向前,让人不得不赶紧行动,所以众多的解决方案提供商都已将自己的挂车挂在了这趟列车上,甚至挂在了个别厂商身上。

我们由此也可以看到对Nebula关张原由的几种最佳解释。

解释1:Nebula的商业模式存在缺陷

多数人都赞同这种说法。

Nebula是首批OpenStack新创企业中红得发紫的一家。这家公司一开张就从几家著名投资公司手里拿到了将近4000万美元的风投。它的OpenStack传承谱系也是无可挑剔的,公司掌舵人就是NASA的前任CTO Chris Kemp。而Nebula所承诺的又正是大家都想要的东西——轻松地安装和管理复杂的云操作系统。

但是Nebula却坚持要用专门的设备将OpenStack引入企业的数据中心,这种方法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是注定行不通的。

提供托管私有OpenStack云的Blue Box Group创始人兼CTO Jesse Proudman认为,Nebula的运营模式存在几个重大问题,是一般的OpenStack新创企业所没有的。

“作为首批OpenStack新创企业之一和早期阶段最伟大的代码贡献者之一,Nebula无论是对该开源社区,还是刺激出与此相关的市场需求来说,都立下了汗马功劳,”Proundman说。

Proundman认为,Nebula的成功由于其专用设备所代表的“私家花园价值主张”而受到了损害。

Nebula还选择了这样一种商业模式,该商业模式不但对OpenStack的实施做了特殊规定,而且还对自定义硬件设计和供应链也做了特殊规定,而这些对于一家新创企业来说,责任范围过于庞大了,Proundman说。

这种说法也获得了最大的纯OpenStack厂商Mirantis(无论就市场份额还是对该项目的贡献来看)的CMO Boris Renski的认同。

“Nebula为OpenStack做了大量的贡献,”Renski称赞道。“只可惜拐上了一条致命弯道,真是不幸啊。”但他同时说,Nebula的失败不会对OpenStack或者MIrantis的生存产生任何不良影响。

Renski认为,Nebula的商业模式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没有充分利用OpenStack的两个最关键驱动因素——灵活性和可插入性去获利。因而其设备架构就失去了实现这些目标的正确路径。

“仔细看看OpenStack所提供的功能,其实并不比VMware更好,或者与CloudStack有何不同,”Renski说。“但正是它的可插拔与灵活模式可以和不同厂商所开发的数百种驱动程序相兼容。所以假如你已有异构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便可直接将OpenStack叠加在其上;假如你要新建一个数据中心,仍可用它来控制你要购买的各种设施。”

Renski认为,光有开源代码是无法实现这些可赢利的好处的。因为很多潜在用户都将Nebula的设备视为要取代企业自己基础设施的东西了。

Renski指出,一些先驱企业在市场成熟和行业开始重组时死掉是不可避免的事情。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行业内出现了什么系统性的问题。

解释2:软件业巨头进入,细分市场玩家就无法生存

Nebula的关张是在它的两个竞争对手分别被软件业巨头收购之后不久发生的。

去年9月,思科收购了Metacloud。紧接着,EMC又于10月收购了Cloudscaling。包括Nebula在内的这三家OpenStack的早期新创企业如今都已出局。很显然,在一个日渐被大企业或多样化经营的企业所统治的市场中,创业企业能否生存就成了问题。如果不能,那么创业企业是否需要开始寻找安全港呢?

另一家OpenStack的早期创业企业Piston Cloud的CEO Jim Morrisroe说,小企业不能忽视由某些世界级软件企业进入后所引发的的行业巨变,因为它们拥有无可比拟的资源优势,同时又拥有庞大的已有渠道和客户基础。

“回到四年前,像我们还有Mirantis和Nebula刚创业的时候,OpenStack的目标就是想为企业构建一个云平台,可以运行现代化的应用、现代化的工作负载和用例而已,”Morrisroe说。“然而现在,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因为过去两年中有不少大的IT厂商加入了这个社区。”

如今,OpenStack所关注的重点已经发生了转移,是要提高已有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运营效率,其中的很多内容已经跟云的关系不大了。这种新的情况对这些创业厂商提出了挑战,我们必须拿出一个更完备的解决方案组合来应对这种情况,Morrisroe说。“从某种程度上说,原来只关注云的人必须要能够驾驭这种新的局面。”

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局面,Piston Cloud发布了最新的版本,增加了很多跟OpenStack无关的新工具,用于在裸金属或Linux容器上部署工作负载。Morrisroe说,由于推出了这个新的版本,Piston Cloud实际上已不再是纯粹的OpenStack厂商了。

而采用专用OpenStack设备的Nebula则显然没有意识到情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说。

市场研究公司IDC跟踪服务器及系统软件的专家Al Gillen认为,只销售OpenStack的细分市场玩家的日子将会越来越困难。因为该技术已经逐渐沦为一些大牌厂商如红帽和VMware所提供的大型产品的一种功能罢了。

“一旦被集成进一个更大、更全面的软件产品组合中后,如果你还是只能提供部分软件堆栈的话,你怎么可能跟人家竞争呢?”Gillen如此说道。

解释3:OpenStack本质上就是错的

OpenStack的市场渗透率之所以出现快速增长,部分是因为聪明的市场策略,将云操作系统宣传为下一件大事,而OpenStack也在与其他开源解决方案如CloudStack和Eucalyptus展开竞争。

Rackspace这家采用并帮助开发了OpenStack,为客户提供可托管服务的厂商是最先开始这一推广策略的。由于OpenStack与NASA的关系,该项目的支持者们成功地将其软件炒作为AWS和VMware的最具前景的替代产品。

IDC的Gillen认为,此种策略便造就了一个独一无二的有趣的市场。

“从那一刻开始,它便比史上几乎所有的创新产品造就了更大的兴奋点,获得了更多的支持,”Gillen说。“它从零起步,在短短的一二年时间内,便从不太可行发展到了接近可行。然后就维持这种接近可行的状态直到如今。”

Gillen认为,该技术要想实现完全可行的最后一步,最大的障碍就在于,OpenStack实际上并不是一个项目,而是多个项目(约有十多个项目)的集合,而这些子项目各自的成熟度又很不一致。

“有些项目要比其他项目更接近成熟。但如果一个项目成熟了,另一个尚未成熟,整体项目内部就会发生潜在的冲突,”他说。

OpenStack基金会试图通过每六个月进行一次全面升级,强制所有合作者必须达成一种兼容状态来解决这一问题。但是“一切进展得太快,以至于我们很难获得一个可以在相当长时期内相对稳定的版本配置,”Gillen说。

对于OpenStack厂商来说,生存之所以更为艰难是因为它们想把OpenStack精心打造成自己的旗舰产品。而企业在购买软件时,通常需要三到五年才能慢慢看到投资回报。OpenStack升级太快反而影响了企业的采用,Gillen说。

Pivotal的技术总监Andrew Shafer称,OpenStack在运行中出现的问题甚至更为严重。

作为早期的一位OpenStack工程师,Shafer曾担任过Cloudscaling的工程设计副总。他直言不讳地批评了该项目的管理架构以及由此所产生的技术本身。他指出,OpenStack开源得过早,本身存在天然的不稳定性(+本站微信networkworldweixin),所以只能在最佳用例的场景下才能有效操作。

Shafer认为,创建一个包罗广泛的社区只会损害该技术的质量。“实际上不存在真正的管理。也没有谁能保障项目质量或者用户体验,”他说。

对于认为Nebula所提供的产品并不是市场真正想要的产品这种观点,Shafer持赞成态度。他同时认为,对于Nebula这类企业来说,挑战是巨大的。

“要想让大企业把它们的IT未来全押在创业企业身上,那是非常困难的,”他说。“说到底,作为一个产品,OpenStack的内在质量使其难以为企业构建一个稳固可靠的基础。”

Shafer认为,OpenStack技术还由于在开发过程中过早地进行了市场推广和宣传炒作,而受到了损害。

而在发行阶段所遇到的一个根本性的难点问题,也就是如何适应大规模基础设施(服务器节点超过数千个)的问题从未得到过全面妥善的解决。然而现在,却没有人在这方面下功夫去解决,Shafer说。

而当一些软件业巨头已然成为最大的贡献者时,他们的目的也只是想让OpenStack能与他们自己的产品相互兼容而已。Shafer补充道,“这些贡献跟实际开发内核产品,并让其稳定下来完全是两回事。”

在他看来,企业要想管好自己的OpenStack基础设施并非不可能,但必须下功夫去战胜陡峭的学习曲线。

“OpenStack可以正常地工作,只是你必须不停地花费心血去服侍它,永远都不能掉以轻心地撒手不管,指望它自己正常地工作。”Shafer说。“它永远需要意志的力量去控制才行。”

结论是什么?

尽管我们手里总会拥有不少很有前途的技术和产品,但是我们往往会听到关于这些产品的各种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俗话说,兼听则明,多听听来自各种利益群体的不同观点肯定是有好处的。

至于OpenStack究竟是一个能让数据中心彻底脱胎换骨的革命性云平台,还是一枚哑弹,这就要看你问得是谁了。

不过业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OpenStack是一个难以驾驭的事物——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软件品种,而且正处于迅速进化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工具和天才才能让它成熟起来,并易于管理。

Blue Box的Proundman认为,OpenStack市场正在走向成熟,如今客户想要的是来自可信任的企业级厂商或服务提供商的高度精炼的发行版本,这样的版本能够让他们不必直接去跟平台本身打交道。

“这都是成熟和成长的积极迹象,2015年看来前景光明,”Proundman说。

即便这样的预言是真确的,但对于那些掌握着行业发展命脉的纯OpenStack厂商来说,依然有不少的障碍需要清除。

“最大的挑战就是,还需要多长时间,这一技术才能成为主流,并被客户所接受呢?”IDC的Gillen说。

对于在这个新兴市场上艰难生存的软件企业来说,可能还需要几年的时间,它们必须要考虑,自己究竟应该做自上而下的云解决方案开发商呢,还是依旧只做OpenStack厂商?如果依旧只做OpenStack,那么它们就有可能无法与那些掌握着复杂的产品组合,将OpenStack集成到其多层技术堆栈中去的厂商展开竞争了。

“从根本上说,它们需要建立一个将整个平台作为服务的环境,”Gillen说。“而到目前为止,这样的环境尚未出现。”

而随着越来越多的OpenStack初创企业提供各种差异化的产品,也会有越来越多像Nebula这样的企业彻底退出,这对于OpenStack本身来说,意味着越来越先进、稳定和友好呢?还是说其缺陷越来越明显了呢?

“人人都想给自己的产品增加价值和差异化,”Shafer说。“但OpenStack的核心功能却有点儿被忽略了。”(波波编译)

上一篇:双箭齐发,华为WLAN携双爆款AP剑指SMB市场

本文地址:科技极客 >> http://www.9xz.net/it/kejijike/53686.html

下一篇:对话腾讯云:解密云服务商CDN降价背后那些事

  • 打印
推荐阅读
热门专题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