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名 斯蒂芬妮达丽/杀婴少女
◎片 名 Stephanie Daley
◎年 代 2006
◎国 家 美国
◎类 别 剧情
◎语 言 英语
◎字 幕 无字幕
◎IMDB评分 5.9/10 (329 votes)
◎IMDB链接 http://www.imdb.com/title/tt0483812
◎文件格式 XviD + MP3
◎
视频尺寸 640 x 352
◎文件大小 1CD 49 x 15MB
◎片 长 92 Min
◎导 演 希拉里布洛芙 Hilary Brougher
◎主 演 爱波塔布琳 Amber Tamblyn .....Stephanie Daley
蒂莫西哈顿 Timothy Hutton .....Paul
Denis O'Hare .....Frank
Melissa Leo .....Miri
Jim Gaffigan .....Joe
Halley Feiffer .....Rhana
Kel O'Neill .....Casey White
Deirdre O'Connell .....Jane
Neal Huff .....Mr. Thomas
John Ellison Conlee .....Jack Hutchinson
蒂尔达斯文顿 Tilda Swinton .....Lydie Crane
◎简 介
16岁的Stephanie被指控谋杀了自己的新生婴儿,虽然她矢口否认,说自己根本不知道自己怀孕,是死胎腹中。法律心理学家Lydie想要查明事实后的真相,而她自己也刚好怀孕了,并在努力维持着自己的婚姻。Lydie总是有种不祥的预感怕胎儿会出事。在遇到逐渐了解Stephanie之后,她相信那解开命运的关键是自己,无论Stephanie,无论自身,于是两个女人,在各自生活中,彼此观望,明白和汲取……
一句话评论:
爱波塔布琳以一种安静、感人的方式,使得她的角色斯蒂芬妮达丽拥有一种超凡脱俗的力量。
《纽约时报》
影片避免了心理医师与病人之间的那种问与答的调查方式,而是让两个女人做着情感上的交流与互动。原来女人们都地把怀孕所经历的痛苦和困难默默地埋藏在心里。
《芝加哥太阳时报》
爱波塔布琳和蒂尔达斯文顿之间建立了非常坚固的表演互动,既不会过分浮华卖弄,也不会过于感伤脆弱,而是对她们的角色奉献出了难能可贵的真诚与坦白。
《好莱坞报告》
一个短篇故事被硬性地抻成了一部电影长片,节奏过于缓慢,由于主要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明确的答案,随着影片接近尾声,其吸引力也在逐渐减弱。
《纽约邮报》
幕后制作:
【关于影片】
有关《斯蒂芬妮达丽》的灵感出处,编剧兼导演希拉里布洛芙(Hilary Brougher)的回答可谓言简意赅:“在拍摄完《偷偷摸摸的日子》(The Sticky Fingers of Time)之后,我就一直想写一个由角色驾驭故事的电影本子,可以说,《斯蒂芬妮达丽》就是一个影响与改变的集中体现,代表着我们所认识的自我与我们突然发现的自我的冲撞与矛盾。我一直在思考‘拒绝承认’到底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具体概念,尤其是在文化与法律出现了某些相悖的情感理论时。有人将青少年称为人生中‘最完美的时期’,但是我对这种表相下隐藏的秘密要更加感兴趣一些,所以在我的意识形态中,斯蒂芬妮这个角色就应该有着16岁少女的外形,可是生活对于她来说,并不美好,而是粗暴且残酷的。在我刚开始写这个剧本的时候,报纸上连续出现那种‘学习成绩优异的乖乖女向家人隐瞒了自己已经怀孕’的新闻头条……我当时就想,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索的社会问题。”
确实,如果你从报纸上看到类似的新闻,肯定能感受得到希拉里布洛芙心中的悲哀,但是,这些发人深省的案例,在近几年来却呈持续上升的趋势。当布洛芙描写斯蒂芬妮在拒绝承认、隐瞒事实、自我失控中的努力与挣扎时,却发现这些问题并不只出现在未成年的少女身上,也可以让一位成年的女性筋疲力尽:“于是,琳迪就卷入到斯蒂芬妮的案件中来,这个角色的原型糅合了我众多好友的特点,他们惟一的共性就是,都已为人父母,正在经历着身体、情感与精神上的深层挑战。”女人在怀孕的时候,本来就是一个自我迷失和再发现的过程。同时,还要克服一些生理上的问题,作为一位未来的母亲,你希望每一件事都能够做正确,结果还是受到了自然与命运的力量的支配。另外,布洛芙也让自己生小孩的经历,成为影片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发现,剧本一旦交插了两个女人的命运,故事的发展就变得迅速起来,但是为了给这两个角色之间找到一个相应的平衡点,却也着实花了我不少的时间。在剧本完成后不久,我也怀孕了,并且在随后的两年时间里一直忙于随之出生的一对双胞胎……我只能在孩子们睡着之后的零星时间里精炼和修改我的剧本,所以这个过程才会异常地缓慢。”
因此,我们可以将整部影片抽离出来两个单独的故事:其一属于斯蒂芬妮,她的故事主要展现在记忆的闪回画面中,那里明白地表现了是什么导致她拒绝承认自己的怀孕,至于现在,她只是一个失去了孩子的可怜母亲;另一个属于琳迪,她对现实的否定,更多是来自于她的过去所失去的一切--由于她们都被生活夺走了一些东西,所以两人的命运是殊途同归,那就是让自己重新“完整”。能够在影片的结局处找到答案,不仅对斯蒂芬妮和琳迪来说意义非凡,还包括正在观看影片的人。
最终,斯蒂芬妮愿意对所发生的事情负起相应的责任,这是一个与“信仰”有关的过程,信仰可以帮助她找对生活之路,即使是在没有人帮助她的情况下。这也是为什么影片将会结束于它开始的地方,而不是什么一个星期或一年之后。斯蒂芬妮的信仰是否与所谓的“真相”相匹配?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能永远都得不到正确的答案,希拉里布洛芙表示:“在我调查研究过的几个真实案例中,很多东西本来就是模棱两可的,相似的情况也会发生在琳迪身上--她承认自己背负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必须用自己的信仰和感觉表达出来,也是时候重新做一些选择了。斯蒂芬妮和琳迪的故事,显示出我们的生活本来就是不确定和未知的,但这就是生命的本质。”
【关于社会问题】
影片所关注的都是一些现在最热门的焦点问题:堕胎;青少年的性教育;故意使初生胎儿致死,是否可以归于谋杀……
显然,导演希拉里布洛芙无心去传递一些大家都知道的信息,只是想对目前这种状况提出质疑--这些疑问是很难找到答案的,但却是《斯蒂芬妮达丽》一个组成部分:当道德上出现了无法确定的界线时,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呢?虽然斯蒂芬妮是一个有血有肉、真正的人,但她却生活在一个似是而非的世界里。布洛芙就是想借助影片表达这些存在于现实社会中的问题:“影片的结局处并没有‘审判’斯蒂芬妮,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有了‘审判’,就意味着‘结案’,表示斯蒂芬妮的故事结束了。然而,我希望这个故事可以继续下去,所以我留给观众一个开放式的结局。”
那么,这部影片所要讲述的,是否是正面的生活、正面的选择?在希拉里布洛芙看来,答案显然是肯定的:“虽然我无法断言,但我相信我所要讲述的生活,是积极向上的。在斯蒂芬妮的故事中,最大的悲剧就是她认为自己没有任何能力,所以也没办法负担任何责任。她看到自己与这个世界的联系是非常脆弱的,所以想要努力地保护它,这种被动性实在是太强烈了。我认为,我们经常拒绝给青少年实践和学习社会责任感的机会,是非常错误的认知,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地帮助他们进行自我控制,而且过度的保护,往往会产生适得其反的结果。”
相信也只有到了希拉里布洛芙手中,《斯蒂芬妮达丽》所要传达的简单内容才会变得如此复杂且野心勃勃。故事有效地建立了一个描写母性的平衡结构,两位主角在互相交谈之时迅速产生了共鸣--当一个人的体内孕育了一个新生命的时候,到底意味着什么?兼具了期待与失去、希望与失望的过程,总能创造出一种十分有情感冲击力的风格,可以说,布洛芙注入给整个故事一种有限但非常美好的沉思,对于观众来说,这可能是一些非常陌生的感觉,但是布洛芙最不想获得的,就是任何意义的同情。
【所获奖项】
2006年圣丹斯电影节沃尔都萨尔特(Waldo Salt)编剧奖。
2006年圣丹斯电影节陪审团奖提名。
2006年杰克逊霍尔(Jackson Hole)电影节最佳导演。
2006年瑞士洛迦诺国际电影节,爱波塔布琳(Amber Tamblyn)获得最佳女演员的美洲豹奖。
2006年伍德斯托克电影节,哈斯克尔韦克斯勒(Haskell Wexler)获最佳摄影。
2006年杜维国际电影节官方选择奖。
2006年爱丁堡国际电影节官方选择奖。
《杀婴少女》(Stephanie Daley)宽屏版[DVDRip]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