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9-24 13:18:47 来源: 复制分享
小米4卖多少钱你会去购买?
小米今年上半年业绩出奇的好,总共出货2611万台,超额完成全年任务,以至于雷军自信的把年度目标抬高到了6000万台,而对于小米来说,想要兑现这个豪言壮语,小米4的市场表现力至关重要,作为小米的下一代核心产品,目前小米4的消息也纷至沓来。
针对小米4频繁曝光的情况,发起“小米4卖多少钱你会去购买”的调查,总共27611名用户参与投票,其中1672名网友称“支持小米,多少钱都买”,占总人数6.1%;9389名网友则认为“2000元以内可以接受”,占总人数34%;9716名网友表示“超过1500元就不考虑”,占比35.2%;也有6834名网友称“讨厌小米,多便宜都不买”,占总人数的24.8%。
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小米上半年业绩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态势是众所周知的,但是在积极的背后也有明显存在的问题,比如由于新品迟迟未上市而表现出来的被动,最明显的就是4G部署的节奏表现的略慢其它厂商一拍,这其实是限制小米业绩更上一层楼的关键性因素。另外,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个事实,挺小米的用户群不少,而倒小米的用户也大有人在,如何能够转化这部分用户,让用户由黑转粉,也是影响小米在未来的路上,从一家新兴手机厂商向百年老店转变的关键。
在此之前,几代小米手机都因为高性价比而被用户所熟知,小米自身也是把这种高性价比描述成“发烧”,然而对于小米4来说,高性价比的优势却在逐步的丧失,一大批国产手机厂商开始着力发展千元级手机市场,大量无论是从配置还是从做工方面均不逊于小米的产品纷纷上镜,这也是为什么除了小米在过去四年时间里培育出来的忠实用户之外,会有三分之一的用户称超过1500元就不考虑的原因。
三星NOTE4和苹果iPhone 6你选谁?
今年9月份,作为新品上市的热季,一线厂商基本上都会更新自己的旗舰产品线,这其中就包括苹果的iPhone 6和三星的Note 4,这两款新品日前也纷纷曝光,颇有争妍斗艳的意思,而除了三星在和苹果较劲之外,各自的拥护者也分成了界限分明的阵营,争论不休。
针对NOTE 4和iPhone 6即将先后上市的现状,发起了一项“三星NOTE 4和苹果iPhone 6你选谁”的调查,总共11296名网友参与了投票,其中7791名网友表示“必然会选择全新的苹果iPhone 6”,占总人数69%;11.4%的网友则表示“当然还是更大屏的三星NOTE 4”,总共1283人;也有1127名网友称“体验说话,谁的用户体验佳选谁”,占总人数10%;还有1095名网友表示“看价格,谁的价格更合适就选谁”,占总人数9.7%。
三星和苹果的恩怨情仇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值得一提的是,在苹果iPhone大行其道的情况下,三星除了拿出了被很多用户所认可的Galaxy S系列产品线之外,还走出了一条大屏跨界产品之路,也就是Galaxy Note产品线,这条产品线的成功引来众多厂商的效仿,甚至连苹果都抵挡不住市场对大屏的热情,突破乔布斯对屏幕尺寸的论调,计划推出5.5英寸版本iPhone。
三星和苹果的缠斗当中,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看点,尽管苹果拥有大量的用户群,但是在出货量方面,三星Q1的出货量却是包括苹果在内的众多厂商之和,高达2亿多,这一点巅峰时期的诺基亚也难以相提并论,这也意味着三星这种多点开花的产品布局有值得被肯定的地方;而在另一方面,虽然三星势头凶猛,但是从投票反映出来的情况来看,品牌的塑造也是产品成功的基石,这两个方面实际上都值得其它厂商思考和借鉴。
你支持SIM卡监听行为吗?
在很多电影中,观众经常会看到监听的桥段,而电话监听在生活中,却不属于大众消费者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然而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窃听、投拍这些关键词,又随着一切非正常的技术手段,屡屡在消费者的面前出现,而这种产品也因为被部分消费者作为特殊的取证工具,而获得了“抓奸神器”的称号。
对于SIM卡监听设备在大众消费电子市场的流通,发起了一项“你支持SIM卡监听行为吗”的调查,总共7052名网友参与了投票,其中899名网友认为“心理变态的人才会用这种产品”,占总人数的11.9%;4539名网友则表示“在必要的情况下也会考虑选择”,超过总人数的一半,占比64.4%;737名网友称“任何人都自行监听社会就乱套”,占总人数10.5%;也有937名网友比较中立“我不见听别人也不反对监听”,占总人数13.3%。
从投票的情况来看,多数网友对于个人行为的监听还是持肯定态度,如果从情感的角度出发,这种行为之所以能够被接受是因为正常人都有一种求知的欲望,最终都是希望得到想要的答案,但是从法律的角度来说,个人的监听行为是不合法的行为,只有在获得监听许可的情况下,才会受到保护,而这种行为也是由公安、司法和律师等特殊的机构主导。
监听之所以不向公众开放是因为这是一种非正常的手段,最显而易见的解释就是大众随意监听很有可能助涨不法行为的诞生,你可能希望使用这种方式取证的诉求,但你不能保证所有人的诉求都是如此,因为不可避免会有人带着侥幸心理,通过这种不法手段去牟利,甚至引发社会的恐慌,所以未经许可的个人监听行为都不应该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