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下载 —— 安全下载、无毒手机软件、绿色软件官方下载网站最近更新|下载排行|热门标签|收藏本站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IT资讯 > 软件应用 > 个人隐私信息交易幕后:1万个账号50元

个人隐私信息交易幕后:1万个账号50元

时间:2014-07-03 13:23:24 来源: 复制分享

  网站安全度调查接到莫名其妙的推销电话,邮箱、QQ甚至网银密码被盗……到底是谁出卖了我们的信息?我们的个人信息通过什么渠道扩散的?在互联网日益发达的今天,我们时不时产生这样的疑问。其实在一个特殊的群体看来,个人信息的买卖早已是家常便饭。有人编程、有人攻击网站盗取个人信息,有人网上叫卖,有人从中进行倒卖。成千上万的个人信息就这样无声地流动着,并为这些人带来滚滚财富。这个特殊的群体中间既有黑客,也有专门的公司从事这项业务。近日,记者接近了这个特殊的群体,了解个人信息交易背后的一些真相。

个人隐私信息交易幕后:1万个账号50元

  1 黑客分工合作按约定分成

  “拖库”,是指从数据库导出数据,这个名词以前只是在程序员中间被熟知,但在去年CSDN用户数据泄露事件以后,“拖库”作为威胁互联网安全的最大隐患,也为普通网友所熟知。

  某公司网络工程师小雷告诉记者,有能力通过攻击服务器“拖库”的“黑客”,分“黑帽”和“白帽”,黑帽就是利用网络漏洞制作攻击病毒获利的这部分人。“他们一般不直接露面,也不直接攻击网站,主要是卖技术。”

  一位网名为Ferry的知情人士告诉记者,现在网络黑客基本是通过拖库、挂黑链(简单地说就是在被黑网站上链接自己指定的网站)赚钱。他们平时主要聚集在QQ群或者论坛,通过网络进行交易。

  Ferry称,因为有利可图才会有人干这行。卖力的“黑帽”,一个月就靠卖“黑链”、卖恶意代码,多的可以获利十几万,赚上万元则是很普遍的。

  圈子内把黑客不法获利的组织结构比喻成海星状。Ferry说,这些交易往往见不得光,交易隐蔽性非常强。有的“黑帽”采取团队合作,他们从网上论坛建立联系,分工合作,获利后按照约定分成,越高级的技术人员分得越多。“一个团队可能来自全国各地,也可能从境外潜入,一般的网站很难防御。”

  而这些人之间的合作,基本上用的是虚拟的身份,有一套固定的交易模式,一般人无法渗透其中,也难以掌握这些合作者的真实身份。“也许干完一次,就转服务器换IP,这也是网络安全部门执法中常遇到的困难。”

  2 脚本小子用别人的病毒攻击网站

  小雷说,对于大型有组织的攻击,一个人无法完成,需要大规模的合作。拖库、扫描漏洞、交易数据库等等,他们分工明确。其中人数最多的一类被称作“脚本小子”,他们并不真正掌握编写病毒技术,主要用别人编好的工具去攻击网站。掌握这些手法很容易,在很短的时间里上网拜师或者从地下论坛购买工具就能操作。 若以具体比例估计,每1000名黑客对应的脚本小子会超过10万人。

  据网络工程师小张介绍,在对一个网站攻击前,需要通过扫描了解这个网站安装了什么软件、有什么“后门”、安全性如何。这个步骤大部分就是“脚本小子”来做。常用的工具是一种漏洞扫描器,扫哪个网站有漏洞,可以去攻击它,获取用户个人信息数据。

  不过,哼哼(用户名)不希望别人叫他脚本小子,他说,在圈子里这个称呼似乎带有技术歧视性。“我就是黑客,你们的电脑只要我有兴趣就能进去。”今年 26岁的他,大学毕业以后,有了正规工作,但每月的收入却不能维持他的生活追求。“我第一次收别人钱是挂黑链。”哼哼还记得,一家卖性药的网站需要提升权重,他开价1000元,后来860元成交。

  3 销售 1万个账号可卖50元

  哼哼们的电脑连接着的另一端就是庞大的网络信息消费群体。

  小雷举例说,按照保守估计,CSDN泄露的600万用户信息,若其中10%有效,那么就有60万网络用户信息被黑客掌握。获取这些信息以后,可以直接侵入别人账号、邮箱获取有用的信息,也可以在网上打包销售。购买者主要会用于网络推销、电信垃圾广告、电商垃圾邮件。

  “有客户需要利用微博来刷广告,那么就有人针对微博编写一个程序,只要把数据库套入就能自动批量试。”小张一脸轻松地说,测试成功的就添加成新的库在网上转卖。“其实这个很简单,几乎是零成本。”据一些网络高手曾经测试的结果看,CSDN泄露出来的密码成功登录同一用户的另一个账号,成功概率高达 20%。

  交易也非常简单,在网络上有专门的地下黑客论坛或者通过QQ聊天交易。小张曾经在网站上看到一则消息,有人拿到了300万的数据库销售。他试着与这个黑客取得联系,“1万个账号50元,对方为了让你相信,还会先给你10个免费测试是否好用。”

  这种形式贩卖网络用户信息,获利非常大。小张说,别小看这几十块钱的1万个信息,掌握这样库的黑客,手里都有上百万的用户信息,可以多次销售给不同的人。

  4 产业 银行商场有人也卖信息

  今年27岁的王旭,在沈阳有过一段“话务营销”经历。“话务营销”是业内术语,现在有了更时髦叫法:信息咨询营销。说白了就是买卖个人信息。从网络等途径买到的个人信息,在他们手中成为倒卖的商品。

  2005年,他加入了沈阳市一个小型的“话务营销”公司,他主要工作是与“客户”接头交易。他们卖的信息有很多类,既有业主信息、车主信息,甚至还有一些大企业或是政府工作人员的信息。“普通业主信息、车主信息是一般货,卖不了多少钱。如果有某一个行业的管理人员信息、政府人员的信息,这就是‘牛货’,能卖大价。”

  王旭所指的“大价”指的是3000元甚至更高,一般信息100到800元不等。

  “话务公司”的信息是从哪里来的呢?王旭说,一般“话务公司”在各行业或者企业内部有自己的“线人”。“像银行、商场、4S店,这些企业有很多个人信息。公司会给这些线人钱,让他们透露一些出来。”对于具体的价格,王旭并不清楚,但在他的印象中,应该至少有五位数。

  另一个获得信息的渠道是从同行处购买或者交换。“现在的这些公司叫信息咨询公司。这些公司在网络上互相买卖交换各地的个人信息。”由于现在做这个行当的公司很多,信息的价格骤降,10万条信息也就几百块。不过,这个买卖的渠道行内人并不十分看好,因为不能保证“质量”,很多都是假的或者是过时的。王旭回忆,2008年,他所在的公司大多数的收入来自网络销售,部分是线下销售,一家14个人公司,最高的一个月纯利润达到40多万元。“因为现在查的很紧,生意没以前那么好做了。”

  从3月中旬至月底,记者试图以买主的身份联系几家北京和外地的信息咨询公司,但是得到的回答都是“风声紧”、“过一段时间再说”的回复。

上一篇:各平台智能手机泄密揭秘:隐私窃取占24.3%

下一篇:Mac受恶意软件感染的情况并没有改善

  •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