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3-31 09:03:25 来源: 复制分享
美的收购东芝白电业务终于尘埃落定。3月30日下午双方宣布正式签约,美的以537亿日元(约4.73亿人民币)获得东芝家电(全称:东芝生活电器株式会社)80.1%的股份。
通过此项收购,美的将在全球范围内获得40年东芝品牌使用权、一批技术专利和全球市场渠道。
然而这项交易对于美的来说是否物有所值?又是否意味着日系家电的全线崩盘呢?首先,我们要先看看美的得到了什么。
合作方案显示,东芝家电将继续开发、制造和销售东芝品牌的白电产品,包括空调、冰箱、洗衣机、吸尘器以及其他小家电产品。美的可得到的共有以下几点:
一、美的将会被许可在东芝家电领域全球范围内使用东芝品牌,期限为40年。
二、美的会获得在日本、美国等海外超过5000项专利技术,以及东芝拥有的雨家电业务有关的其他专利被许可权。
三、海外市场供应链网络以及渠道优势。
四、东芝的产能与工艺水平。
然而本次交易中,美的实际获得的是东芝白电的业务控股权,而并非产品、技术的控股权。而核心技术将是日本家电企业涅的资本。
去电器化不等于消亡
日元持续贬值加之向来不擅长运营与营销,日系家电企业面临外忧内患局面。
东芝2015财年财报显示,整体业绩亏损已经从5500亿日元(约314.6亿人民币)扩大到了7100亿日元(约406.12亿人民币)。假账丑闻曝光以来,东芝一直在加快大规模重组的步伐。
无独有偶,此前东芝以1.96亿元人民币价格将印尼队电视机工厂出售给了创维;夏普同意被鸿海收购;夏普将三洋品牌黑电抛给长虹,白电扔给海尔。
然而日企去电器化经营被中国企业接盘并不代表中国家电厂商已经实现对传统日本巨头的绝对超越。日本家电推出的是制造和销售,而并非技术与研发。
类比个手机行业中最简单的例子,虽然除过得不怎么样的索尼以外,日系手机基本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目前市场上大多数手机摄像头依旧来自索尼,而iPhone上也有一半的元器件来自日本制造商。
掌握着核心科技的日本消费电子巨头早已有意识的收缩夕阳的B2C产业,转而将目光更为专注地投向B2B领域。
以松下为例,去年12月,松下宣布收购美国美国商用冷藏、冷冻设备百年制造巨头哈斯曼公司。而火热全球的特斯拉电动汽车,内部电池技术依旧来自松下。
这一点十分类似2004年IBM向联想抛售PC业务。2011年IBM软件业务总共为公司带来250亿美元营收,占总营收的23%;2013年达到291亿美元;2015年IBM方面表示,软件收入要占到公司总营收的一半左右。IBM以此实现转型。
接盘侠是终成眷属还是喜当爹?
来自中怡康《2016年度空调行业白皮书》显示,2015年中国空调市场整体零售额为1374亿元,同比下降4.8%;整体零售销量为4170万台,同比下滑1.1%。截至2015年底,行业库存总量已突破4000万台,相当于国内空调一年销售总和。
全球范围内,空调在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所谓的金砖四国市场增长率大幅放缓、表现乏善可陈。全球空调市场2015年以3.6%的降幅结尾,库存成为空调行业的巨大负担。
虽然外有宏观经济不旺、消费需求不畅、天气等因素影响,但产品同质化严重、无止境的价格战依旧是销售量、零售额两低主因。
2015年,中国家电企业季度财报也纷纷出现亏损、营收下滑状态。而就美的而言,在刚刚发布的2015财年年度财报中显示,营业收入1384亿,同比下跌2.28%。
在经历了2015年一年的家电价格战之后,厂商们意识到收效甚微,于是在3月初的AWE家电展上,纷纷推出精品、高端化战略,并宣布下沉三四线城市以及农村市场。而近来的收购热也是布局全球市场扩大布局的方法之一。
继续以美的为例,财报显示,美的海外业务占集团营收40%左右,海外业务仅有1/3来自自主品牌,其他都是代工。海外业务已经颇具比例,但营收比去年仅微增0.01%。
在收购东芝白电业务后,短期内可实现营收的增长、产品品质提升、摆脱代工的海外形象,从而在国内外市场上提升产品竞争力。但同时也要面临多品牌、本地渠道整合的难点。
而在长远角度来看,东芝等日企出售家电业务给美的等国产企业,是授人以鱼而非渔。在产品角度想缩短并赶上与日韩企业的差距,中国家电厂商依旧需要加大研发的投入,掌握核心科技!
微信搜索“IT之家”关注抢6s大礼!下载IT之家客户端(戳这里)也可参与评论抽楼层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