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9-26 09:20:15 来源: 复制分享
不可小视的触控革命:
第一部移动电话诞生于1973年的美国,由摩托罗拉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马丁库帕发明。但马丁库帕使用的这部移动电话还不能称之为手机,因为其足有两块砖头那么大,真正意义上的“手机”在1987年推出,重量约为750克。自此之后,手机的体积越来越小,应用于手机上的技术和应用越来越丰富。
早期触控屏幕原型
从早期的网络频段和制式的扩展,到之后的彩屏、和弦铃声、拍照、上网、GPS导航等功能的加入,手机的每一次技术革新都是对手机应用颠覆性的改变,让人印象深刻。直到2006年之后的时间,类似这样颠覆性的手机功能升级越来越小,但另一项手机应用的革命却在不断蔓延,这就是触控操作手机的普及。
电阻屏工作原理图
支持触控操作并不是这两年才出现的事,最初的触控手机强调的是“手写”而非触控,主要是针对输入方式的改变,而非利用屏幕来完全操控手机,其代表机型为摩托罗拉1999年在国内推出的手写PDA A6188。真正将触摸屏手机定位于“触控”则始于近两年。以iPhone为代表的开拓者更是将这一趋势推向了新的高潮,迎来众多更进者,如Android平台、WebOS,促进了整合产业的繁荣。
电容式触控屏工作原理图
据IDC数据显示,2009年一季度全球手机出货量为2.45亿部,其中触控手机为2652万部,占全球手机市场份额的10.8%。另据权威机构的预测,2012年这一数字很快会升至12%,可见触控手机发展之迅猛。
可以说2008年~2009年间是全球触控手机百花齐放的一刻,目前主流的触控操作界面已经有9种以上,这些创新的设计正在接受市场的洗礼。经过大浪淘沙的遴选,最终强者胜出,现在正是我们能够看到整个市场全貌的时刻。手机中国特推出大型专题解读主流9大手机触控操作平台。
2009年的革命:LG/三星相继推出3D界面
LG S-Class界面:
S-Class是LG全新开发的3D用户操作界面,最初使用在LG KM900e上。其核心操作包括三维快捷面板和拥有32个功能项的主菜单。三维快捷面板包括程序快捷键、Widget小工具栏、滑动快捷联系人图标以及音乐多媒体列表。这四大快捷面板可自定义,也可以一键切换为三维立方体的四面,同样利用手指触控切换。
图为LG KM900e界面
S-Class的另一个核心操作是包括32个功能图标的主菜单项,竖向显示时,32个图标分为四行,每行显示四个并隐藏剩下的四个图标,可由手指左右滑动选择另外的四个程序图标。如果开启动作感应,屏幕横向显示后,32个程序图标完全呈现,任何设置和功能都可一触抵达。
三星Cubic界面:
三星Cubic界面是紧跟S-Class推出的3D界面,首先同样应用在非智能机上,代表机型为S8000c,随后会在Windows Mobile智能机i8000上搭载。三星Cubic界面实际上为三星知名触控界面TouchWiz的2.0版,加入了更多3D特效。
这就是三星TouchWiz 2.0界面的显示画面,六面体立方需要通过长按右侧的按键启动,切换程序不是通过手指拖动而是需要晃动机身来切换每个面,开始使用比较不习惯,与LG KM900e的拖动切换方式有所不同。
图为三星Jet S8000C界面
三星Jet S8000C首页的Widget页面分为3页,可以更加自由地摆放各种图标,而且这些widgets将来还会开放SDK,用户可以自己编写。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